紙引未來訊:面對新的挑戰,我國造紙行業,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實現造紙行業的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華泰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建華告訴記者,造紙業和其他傳統產業一樣,都要下大力氣突破智能化,在智能化制造上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
華泰集團作為中國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靠著創新思維,走出了傳統產業“智能制造”的新路子。多年來,華泰集團先后投資200多億元,引進國際最先進的造紙設備和技術,為造紙產業融入了“智能”元素,利用智能機械手等先進設備實現了產品包復卷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
華泰集團建有全球最大的高檔新聞紙基地,新聞紙年產能達200萬噸。為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他們大刀闊斧淘汰落后產能,先后淘汰了價值20多億元耗能耗水高的3條草漿生產線、8條落后紙機生產線和9條熱電機組,在我國造紙行業中較早地開展了智能化升級改造。2015年,在李克強總理和德國默克爾總理的見證下,華泰與福伊特簽約實施造紙“工業4.0”,對華泰多條大型造紙機進行改造升級,實現智能制造。經改造后的紙機,融入更多智能元素,實現了一條紙機、多種產品的多條腿走路模式,開創了“新聞紙+”新模式,獲得了“互聯網+工業”專項資金扶持。通過設備升級改造,企業新研發了填充紙、試卷紙、日歷紙、靜電紙、瓦楞紙等多種新型產品,以適應市場新需求,有效提高了產品的供給質量,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他們借力“智能科技”,轉型生產的瓦楞紙等新產品,出現了“一箱難求”的緊俏局面。
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造紙行業顯出“暖效應”,產品價格迅速回升,效益大幅度提高。
李建華代表說,“智能”元素還體現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請進國內外專家的引“智”工程,還有實施工業化和信息化相結合的“兩化”融合工程等。他表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中,企業一定要放開眼界,主動應對,將“智能”轉化為新動能,把握住大好機遇。
關于華泰集團
華泰集團是集造紙、化工、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山東省重點調度的24家大型骨干企業和省政府重點培育的20個知名品牌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2006年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首屆全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中排名第3位。
集團下轄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泰化工集團、華泰新華印刷、華泰熱力、華泰大廈、華泰林業、大眾華泰印務、華泰國際物流等十多個子公司。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實驗室,在全國同行業第一家掛牌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華泰股份是山東省同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排名第28位,造紙業上市公司綜合排名第1位。公司相繼通過了2000版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客戶滿意的十佳造紙企業”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