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建國后,我國的印刷業一直分為內容印刷與包裝印刷兩大分支,前者以書報刊印刷為主,后者以產品包裝與運輸包裝的印制為主,伴隨著網絡普及帶來的閱讀習慣改變,“十二五”時期內容印刷與包裝印刷在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發生了明顯變化,相關數據見表1。
表1:“十二五”期間七大類印刷主業的市場占比表
按照上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數據,“十二五”首末兩年的印刷工業總產值分別是8677.13億元和11246.24億元,上述七項主營業務的產值分別占到當年印刷總產值的57.52%和65.15%。
細細分析上述表格我們可以發現二個情況:
1、包含著書報刊印刷的前二項業務在七項印刷總產值中的比重從2011年“十二五”開篇時的21.18%到2015年收官時已經降至16.57%,少了4.61個百分點。折合用紙量也從2011年的717.01萬噸到2015年降至570.75萬噸,跌去了20.4%。
將此兩項分開來看,書刊印刷產值雖然有所上升,5年時間上升的幅度僅為21%,遠低于七項業務整體上升47%的增幅。而報紙印刷的絕對產值則是一路下探,從193.81億降至170.40億。如果就報紙的年發行情況看就更讓人震驚,2011年是報紙發行量的歷史極值——1678億對開印張,至2015年已經跌至1145億對開印張,直接跌掉了三成有余。其時,業內人士曾認為已到谷底,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2016年再度下滑,發行量跌進億對開印張之內,降至958億對開印張,6年時間凈減少42.91%,而且似乎依然沒有到盡頭,繼續下探還難避免。
2、與上述情況截然相反,同包裝相關聯的第3到第5項之和在七項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從74.41%上升至78.51%,從比重看似乎增幅還不算大,僅有4.1個百分點,但從絕對值看,從“十二五”期初的3714.24億增至期末的5753.62億,增幅達到54.91%,大于46.84%的平均增長率。再從三項細分的數據看,除紙包裝印刷的占比有著4.88個百分點的下滑外,金屬罐包裝與塑料包裝印刷都是昂頭像上,其中又以塑料包裝印刷上升了7.73個百分點為最。
上述數據的變化毫無疑問地說明了下一步印刷業的發展趨勢,內容印刷的下滑還將繼續,當然速度將會放緩,包裝印刷將成為印刷業的絕對主角,如果宏觀經濟向好,其發展速度還會更快些。
從紙張消費數據看包裝印刷業發展趨勢
如果我們再對2016年造紙業的生產與銷售數據做個分析的話,那同樣可以為上述判斷提供有力依據。
根據中國造紙協會提供的數據,2016年我國的造紙量為10855萬噸,較2015年增長1.35%,消費量10419萬噸,增長0.65%。2張餅圖反映出了各類紙張在當年的總生產量(圖一)與總銷售量(圖二)中所占的比重。這也是中國造紙業自2008年以7980萬噸的年產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產能第一后造紙量的新高。
圖一:2016 年紙及紙板各品種生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
圖二:2016 年紙及紙板各品種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比例
應該說,兩張餅圖反映出的各門類紙張的產銷比重基本相近。如果我們把包裝用紙、白板紙、箱板紙、瓦楞原紙等四項看作是包裝印刷使用的基本紙張,那這四項在當年造紙生產量中的占比為61.3%,在消費量中的占比為60.89%。換句話說,以紙張為介質的包裝用耗材占到了紙張制造量和消費量的六成以上。反觀主要用于內容印刷的涂布印刷紙、未涂布印刷書寫紙、新聞紙這三大類在2016年的造紙量中占比為25.66%,消費量中的占比為24.6%。這一數據也毫無疑問地證明包裝印刷的市場份額遠大于內容印刷。
在《中國造紙工業2016年度報告》中,對照2015和2016兩個年度的生產量,可以發現產量下滑的僅有與內容印刷中報紙與刊物有密切關聯的新聞紙與銅版紙兩項,前者下滑了11.86%個百分點(減產35萬噸),后者下滑了2.21個百分點(減產15萬噸)。從消費量看,新聞紙下滑了11.37個百分點(減少34萬噸),銅版紙下滑了5.2個百分點(減少31萬噸),而與包裝印刷有關聯的諸項消費量中下滑的僅有涂布白板紙1項,減少33萬噸,2.67%,其他幾項都處于上升態勢。
我國著名的戰略家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的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地做到順勢而為。
成本上升將會是“十三五”時期的常態
“十二五”時期已經綻露崢嶸的包裝印刷業的強勢崛起在“十三五”時期除了維系這一走強態勢外,還有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是成本的上升。
包裝印刷業成本的上升一是與用工成本上升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屆五次會議明確提出要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道路,共享當然包括讓員工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增加員工收入是題中之意。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當然可以通過提升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來加以調節,但這需要企業增加投資,同時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很難在瞬間發生質變。
二是來自于政府提高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包裝印刷被明確列為需要為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付費的試點行業以后。從宏觀看,保護環境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治理是需要投入的,即便完成了治理設備的一次性投入后,還需要源源不斷地為維護、使用、更新這些設備付費。從源頭抓起,使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增加成本同樣勢所必然,如果不能形成最終由消費者共同為綠色印刷買單的共識,那印刷企業顯然扛不起這塊新增成本。
三是來自于紙價的上漲,這一輪紙價上漲起步于2016年,雖說存在著個別造紙企業為了自身利益結成價格聯盟的問題,但漿價上漲是客觀事實,而且在強調保護環境的大背景下很難寄希望于價格的下落。加之,造紙業屬于高能耗、重污染的行業,他們在治污上的投入會更大,這部分費用最終還是會傳導到消費者,這也將推動成本的上升。
經過前后將近8、9年的顛簸,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開始出現穩中向好跡象,印刷企業的升級轉型工作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也基本有了新的目標定位,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對從事印刷這一行的企業清晰判斷“十三五”時期的市場走向與可能對企業運作帶來的影響十分重要,希望上述分析能對包裝印刷企業帶來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