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快遞和外賣,可謂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兩大產業,但他們不僅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垃圾。
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從56億件飆升至312億件,相當于每個中國人一年都要收發24個快遞。換句話說,以2015年的快遞量為例,如果每個包裹使用的膠帶長度是1米,那么2015年中國快遞行業使用的膠帶長達169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大部分膠帶都是塑料材質的,這也意味著需要上百年才能在大自然中被完全降解。
外賣行業的塑料垃圾制造量也不在少數,僅美團外賣一家的日訂單量已經達到1200萬單。按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達到驚人的72萬平方米,剛好能鋪滿整個北京故宮。
因為每單外賣通常不只使用一個外賣餐盒。根據一家公益環保組織采集的100個訂單樣本測算,平均每單要消耗3.27個塑料餐盒或杯子。按照上述數據估算,外賣平臺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要超過6000萬個。
這些天量的快遞和外賣垃圾都是如何處理的呢?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外賣平臺有沒有相應的回收機制呢?大多數企業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都選擇沉默應對,畢竟回收會增加成本,在這個利益至上的行業競爭中,他們無瑕顧及是否會給環境帶來影響。但行業發展的背后,每天都有巨量的垃圾產生,早已超出城市垃圾的處理能力,“不能等到我們嘗到了苦果才開始解決”。來看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美國: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并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著名紙箱生產商利樂包、艾羅派克、唯綠包裝、康美包等已經建立了紙箱理事會,以促進紙箱在美國的循環利用。目前,美國已在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產業化運作,不僅改善了環境、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除了包裝設計,在包裝材料技術上一些美國企業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圖中的酒類包裝物是用秸稈制成的,強度高,便于物流運輸,而且環保。
日本:鼓勵包裝再生利用
在亞洲地區,日本在包裝綠色化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日本不僅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后,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德國:立法立標強制回收
在法律法規中明確各方責任,以有利于廢棄物循環和追責,德國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突出。20世紀90年代,德國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并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該辦法還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規定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德國還出臺《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裝生產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
法國:回收系統責任分工明確
法國在1994年出臺的《包裝廢棄物運輸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有義務將廢棄的包裝物主動交給生產商或者零售商回收處理。
此外,法國還組建了廢棄物回收機構,回收機構均由生產及制造廠商作為其股東,法國在此機制中另外引入了保證人,這樣能夠保證回收機構有完備的監督機制以及公允性。
在回收系統中,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各級之間都簽訂了協議書及約定書,責任分工明確,所以這些回收系統都具有很好的內部控制效果,為相關行業所產生的包裝廢棄物的高度回收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比利時:稅收助力回收利用
制定一種“生態稅”,規定凡用紙包裝的食品和使用回收復用的包裝可以免稅,其它材料則要交稅,對于使用可回收復用的包裝必須出具已被重復使用的證據。
荷蘭:合同明確規定資源回收
荷蘭包裝界代表與政府簽訂了一份合同,該合同內容包含了荷蘭市場上流通的外國產品。合同明確自1997年1月1日起65%的包裝材料必須可重復使用,其中45%的包裝材料必須回收,20%則要求利用焚化法去生產能源。
看完國外對待外賣和快遞的處理辦法,國內完全可以借鑒,最后如果有任何包裝的需要,上紙引未來網。
看完國外對待外賣和快遞的處理辦法,國內完全可以借鑒,最后如果有任何包裝的需要,上紙引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