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想起班尼·蘭達老先生的名言“一切能被數字化的終將被數字化,印刷也不例外!”
遙想當年柯達發布數字相機DC40的時候,我想當時的柯達自己肯定未曾料想到,興旺昌盛的柯達沖印店今天已蹤影難覓。再看數字電視、智能手機……每一種產品的數字化過程,其不僅是設備工作原理發生改變,更多的是業務對象、業務范圍及業務流程也隨之變化。
試想您擁有了蘭達這樣的大家伙,您需要多少業務去喂飽它?難道您計劃用它來對付傳統的批量訂單?如果是,那數字印刷設備的價值又何在?另一方面,我們不斷要求數字印刷設備廠商降低成本,最好能接近膠印設備的使用成本。我們再試想,如果當數字印刷印1份的成本與膠印印1000份的單份成本趨于接近時,直接客戶還愿意給我們1000份的訂單嗎,是不是他們更傾向于小份數下單呢?
一方面是蘭達這樣擁有巨大吞吐量的設備,一方面是客戶越來越“短”“頻”“快”“變”的業務需求特性,我們如何去應對其中的矛盾?難道我們買一臺數字印刷機就算數字印刷了嗎?
drupa的另外看點是,大大小小數字印后設備、數字印刷流程的蓬勃發展。全自動模切的Highcon、數字裝訂Horizon、Hohner、Comexi機械臂,數字云平臺HPPrintOS、EFIConnect、XeroxFreeFlow,數字流程搭建技術Enfocus……
如果我們比喻數字印刷設備是軀體,那數字印后設備就是四肢,數字云平臺就是臉面,數字流程就是神經系統,您確定的業務模式就是大腦。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業務模式、發達的神經系統和功能健全的四肢,那空有強大的身軀也無力可使。可以這么說,真正的數字印刷,不光是設備的數字化,也是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的數字化!
今天,面對蘭達這樣的劃時代數字印刷設備,我們已經感知未來數字印刷時代的氣息越來越濃厚,但真當那一天,撲面而來都是小批量、個性化、量大利薄、切變頻繁的訂單時,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