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質量是生產出來的
這句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一種觀點的前半句話。原話是“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在員工素質和企業素質不高的企業,如果只強調“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強調質量是管理出來的重要作用,企業不可能長期穩定地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正確的說法是“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也是管理出來的”。
海爾能成為世界品牌最早靠的是OEC管理法(日清日高工作法),不狠心砸爛76臺有輕微缺陷的冰箱之前,用進口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好。重慶有家印刷包裝企業,2002年嚴格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全市書刊產品質量檢測中,從排列前幾名一躍名列第一名。后來以為質量穩定了,把質管部門、專職質管員撤了,質量記錄也不強行要求記了,質量認證復審也不搞了,只保留全賠制度,當年質量事故不斷,一家出版社停止提供其業務。2005年恢復質管部門、專職質管員、質量記錄、質量制度、質量檢查后,質量損失比2004年減少50%,上述哪家出版社不僅恢復給業務,還增大業務量,在幾家合作印刷廠中,只表揚了該印刷企業。
二、向生產一線傾斜
工人辛苦,工人創造價值,尊重工人的勞動,給予合理的報酬,這些都是對的。但有的人在報酬、評先等等問題上一味地主張“向生產一線傾斜”,就有失偏頗。這種觀點與上一種觀點一樣,忽略了管理的作用,進而忽略了管理骨干的作用,對企業來說是有害的。當然象歐美國家大型企業老總的報酬是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在中國不現實,但責權利不統一,風險與效益不成正比對企業也是有害的。“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說明領軍人物的重要性。
從重慶來看,印刷工人與沿海工人的工資差別不太大,但管理人員的報酬相差太大。有一個大印刷公司生產經營副總的工資與一個四色機的領機差不多,一個車間主任的工資不如一個輪轉機的領機,評先達到硬條件也不行,結果是有的副總和車間主任等管理骨干提出辭職。正確的做法是責權利相結合,各盡其職,各得其所,包括評先,可以按類別按比例,憑業績,憑效益,各選其中的先進人物。
三、管理就是服務
企業管理有服務的功能,這是對的,應該為基層,為員工服好務,以便調動其積極性。但是企業管理部門不是服務部,只是態度好,服務好是遠遠不夠的。其中另一個重要職能是管理,要敢管、會管、嚴管、管出效益,理清、理順、理好,以理服人。許多破產企業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管理松懈、管理混亂、管理不當、管理無效。許多成功的企業也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管理科學、管理嚴格、管理有方、管理有效。如海爾從虧損的街道工廠變成世界級的企業集團,邯鋼從虧損的地方鋼廠變成一個大型集團,丹陽市教育印刷廠用一般國產機一年生產380個署優產品,都是得益于嚴格管理,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