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包裝大國,但是,包裝產業“大而不強”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國包裝企業總數達30萬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只有2萬多家,90%左右為中小企業,呈現出集群合力不大、研發能力不強、轉型速度緩慢等特點。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檔次偏低、自主創新能力弱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包裝業發展的“瓶頸”和“軟肋”。專家認為,包裝業已經度過做大增量的發展階段,做強品牌、增強國際話語權將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從發展潛力和前景看,包裝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滲透性強、關聯度大的特點,食品、藥品、農產品、紡織品、工業品等制造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包裝產業,因而,應將其視為能夠有力帶動諸多產業發展的新興產業。”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金祥佐認為,我國包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意義十分重大。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已超過15萬億元,如果能夠解決精深加工和先進包裝問題,總產值至少可以提升20%.這樣,既可增加3萬億元產值,還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城鎮化的進程。
“包裝產業已經到了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階段。”中科院院士徐冠華指出。
面對挑戰與機遇,國內眾多包裝業人士正奮發努力,力圖開拓新的藍海。
培育骨干支撐平臺據調查機構派恩公司發布的《2018年全球包裝業預測》報告顯示,今后5年,全球包裝業市場將會以年均4%的速度持續增長,2018年產值預計將超過10000億美元。如此大的市場蛋糕,我國包裝業該如何更好地分享?
據了解,經世界包裝組織授權和中國政府批準,亞洲包裝中心(下稱亞包中心)作為國際組織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世界性產業中心落戶杭州。“這是我國搶占國際產業制高點、力奪全球性發展先機的難得平臺,它的集聚創新、輻射和龍頭引領作用將跨越式地拉近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推動我國進入包裝強國建設快車道。”金祥佐表示。
參與籌建亞包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亞包中心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將世界上最先進的包裝技術、設備、材料、制品和管理吸引到中國來,甚至正在吸引WPO(世界包裝組織)以及成員,尤其是WPO的總部國際包裝標準委員會等關鍵機構落戶中國。杭州則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爭取到亞包中心落戶。
“充分利用國際組織資源培育我國包裝產業的骨干支撐平臺,是新形勢下加快包裝產業發展的一條捷徑。”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表示,我國包裝產業要在全球范圍內提升話語權,逐步參與并擁有規則制定權,也需要這樣一個大平臺的支撐。
打造包裝產業中心作為一個融制造、科教、研發、信息、貿易、文化、金融和服務于一體的世界性產業中心,亞包中心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首期啟動面積35平方公里,計劃招商引資和直接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建成后年銷售產值可達300億美元以上,年進出口貿易額可達150億美元。
浙江省對亞洲包裝中心項目非常重視。有關領導強調指出,要努力把亞洲包裝中心建設成為世界包裝產業中心,使之成為我國包裝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器”和新型包裝產業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