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中國造紙業此前已有多個企業選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一方面化解原料的瓶頸、降低生產成本,一方面消化過剩的產能、開發新興市場。然而,國內外迥異的語言、文化、政策、法律環境,卻使得中國紙廠“走出去”并非都是一片坦途。
合作的基礎:
中國紙業產能過剩,紙業急需走出去
今年3月,巴基斯坦Roshan集團總經理Caki來到了山東。Caki此行是希望在中國造紙第一大省山東購買二手紙機生產線、聘請部分技術人員,在巴基斯坦組建一個紙箱工廠。
Roshan集團在巴基斯坦是一家大型商貿集團,以經營水果、蔬菜等食品為主業,同時涉足包裝紙、印刷領域。山東商務廳為其聯絡了華泰集團等多家造紙企業,洽談合作。
吸引Caki赴中國采購的另一大原因是,中國造紙產業正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各級政府身背環保重任而紛紛強制造紙企業淘汰落后產能。2014年,中國全年淘汰的落后過剩造紙產能達到了492.2萬噸。山東省率先出臺了《山東造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300萬噸左右。
顯然,巴基斯坦Roshan集團總經理Caki是希望趁中國造紙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機遇,廉價收購二手紙機生產線。而與Caki接洽后,許多山東造紙企業意識到,企業在項目建設、技術設備、人員服務等方面占有優勢,與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亞洲國家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事實上,中國造紙正是一個產能嚴重過剩、急需向外擴張的產業。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指出,造紙是個規模經濟性很強的行業,紙廠起始規模一般在10萬噸以上,紙漿廠規模要在30萬噸以上才能達到規模經濟。可是,中國數千家造紙企業一味盲目擴張,誰都不知道產能何時達到天花板。從投資結果來看,目前中國造紙產業有20%的產能是過剩的。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紙和紙板產量累計高達1.18億噸,但紙及紙板表觀消費量只有約9600萬噸。
與此同時,造紙業又是一個原料靠進口、產品靠出口的產業。以中國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制造商——山東華泰集團為例,該集團紙的總產能已達400萬噸,其中新聞紙產能達到160萬噸。
可目前國內紙漿供應僅能滿足其一半需求,另一半所需紙漿須從國外進口,而產品遠銷泰國、越南、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全球數十個國家。
造紙屬于資源性產業,中國林木資源短缺,中國造紙業嚴重依賴國際紙漿供應,致使世界大約1/3的商品漿進口到了中國。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共進口紙漿1796萬噸。另一方面,中國紙制品出口額巨大,2014年出口量約在600萬噸以上、出口額高達592.1億元。
“造紙產業是典型的大進大出、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山東華泰集團國際貿易部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啟動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給國內造紙企業提供了向國外投資、分享國外市場的機遇。這對于眼下中國造紙業來說,無疑是極為寶貴的。
在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看來,作為以貿易為基礎的玖龍紙業,需要借助“一帶一路”走出去,尤其要抓住東盟十國的重要市場。除了東南亞向來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重要市場外,她還指出,東南亞也集中了大多數優秀的華商,大家互助式借助“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