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廣東一手去產能,共淘汰鋼鐵落后產能1600多萬噸;一手抓產品升級,湛江鋼鐵以寶鋼重組廣鋼、韶鋼為契機,建設精品鋼基地,為華南市場提供有效供給。“一減一增”,實現了過剩產能的減量置換與鋼鐵工業的優化升級。
廣東經濟較早進入新常態,去產能起步早,力度大,如今落后產能騰退后的發展紅利逐漸顯現,經濟先于全國企穩。今年上半年,全省工業高端、先進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互聯網、信息產業營收更是大幅增長,而高耗能等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增速回落,生產結構繼續優化。
去低端過剩產能之“多”,補有效供給不足之“少”。在去多補少之間,廣東找到了向上突圍之路。
廣東去產能緣何起步早、力度大?
緣于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經濟發展史表明,當一個經濟體從高速發展期進入平穩運行期,產能過剩是必經階段。歐美發達國家的鋼鐵業、煤炭業均曾在大幅虧損后面臨結構調整。廣東概莫能外。
在全國率先實現經濟起飛的廣東,也更早遭遇產能過剩的困擾。市場化程度更高,令廣東去產能先行一步,從而在推動經濟動力切換、結構轉換上占得先機。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5年間,在省委、省政府加速“騰龍換鳥”的戰略決策下,因“騰籠”而被淘汰出局的弱小企業近7萬家,湛江鋼鐵、中國南車等一批“鳳凰”紛紛落子南粵。
堅守生態底線,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廣東去產能先走一步的另一重要動因。近年來,廣東以壯士斷腕的魄力關停“五小”企業,在重點流域實施更嚴排放標準,利用產業、環保、節能等政策倒逼落后產能退出,成效顯著。最近兩個五年規劃,廣東均提前超額完成冶煉、水泥、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任務。近5年來,廣東共否決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1.39萬個,關停企業9211家。
落后產能去得早,使廣東經濟增速回落早于全國,企穩亦早于全國,環境優化效應更是日益凸顯。近十年來,廣東空氣質量持續好轉,2015年首次全面達標,珠三角PM2.5提前兩年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去產能先走一步,使廣東騰出手腳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更快更穩。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增長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六大耗能工業同期投資則下降了4.1%。1-5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15.8%,增速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