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6月10日,“民族記憶精神家園——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位于國圖的國家典籍博物館預展,首次展出了三件世界印刷史上標志性珍貴文獻。
據介紹,展覽的主體部分按照“經史子集”四部排列,展示了以十三經及其注疏作品為代表的儒家經典,以紀傳、編年、典制、譜牒等題材為代表的史學名著,以先秦百家、國粹技藝為代表的子部珍籍,以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代表的文學遺產。
據工作人員介紹,展覽中首次展出的三件珍貴文獻為晚唐五代木版雕刻印刷品,距今均在1000年以上,是早期印刷品實物的重要例證,意義重大。
據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簡稱《彌勒上生經》)僅比咸通九年《金剛經》晚59年,為國內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另兩件分別為晚唐五代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彌勒下生經一卷》。這三件刻本彌補了中國作為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故鄉卻無早期實物的遺憾。
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在隋唐之際,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出土唐咸通九年(公元868)所刻《金剛經》,是世界現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書籍,中國因此被世界公認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國。
專家一致認為,三件早期印刷品為典籍演變、唐末五代中國民間宗教信仰、文化傳播等史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證據,是重大古籍新發現。
該展覽為期兩個月,面向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