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高校中,教材一直是受眾程度相當高的學術材料。每個美國大學生每年花在課程材料上的平均費用在500~1500美元。這種投入為美國的高校教材市場創造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約60億歸屬于教材出版社。美國政府問責總署(UnitedStates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ffice)的調查顯示,在2005~2015年期間,美國高校教材的價格漲幅超過80%。高昂的教材定價已經造成了許多問題,美國聯邦公眾利益研究組織(U.S.PIRG)在2014年發布了一篇名為《拯救教材市場》的報告。該報告聲稱,由于高校教材售價過高,學生們甚至愿意冒著低學分的風險,拒絕購買教授指定的教材。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教材租用市場在過去幾年間不斷興起發展起來。麥肯錫咨詢公司經過研究發現,到2017年,租用教材市場將開始分流新教材市場的份額,到2020年,可能導致新教材銷量下降5%~10%,相當于5億美元的損失。美國教材出版社面臨著市場競爭和需求的雙重壓力。值得欣慰的是,他們已經找到了保護自己又能造福師生的途徑。
在過去10年間,網絡技術的發展開啟了新的閱讀時代,數字化教材走進高校學生的課堂,而且和紙質教材一樣,在內容開發,主題和章節設置上都日趨規范。對比大眾閱讀,數字閱讀在高等教育中的起步較晚,高校教材的數字化發展和傳播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將自己的電子設備用在學習中,甚至大部分的學生擁有兩個以上的電子設備。這就為出版社的定制化教材創造了可能。
“開放教材”帶動“定制教材”成熟化發展
早在2012年,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州長杰里·布朗就簽署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包括兩層內容:第一、針對美國高校低年級課程,由加利福利亞大學教學團隊創作50本可供公開存取的電子教材。學生可以免費下載這些教材,或支付20美元購買其精裝紙質本。第二、建立加利福利亞數字化資源圖書館來保管這些教材。這種“開放教材”的舉措對隨后高校教材定制化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開放教材”的不斷發展,學生和教師都對這種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IRG在其報告中聲稱,需要進一步豐富“開放教材”的形式,也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數字平臺,讓教授在該平臺上整合、定制教材內容,甚至添加測試和提問欄目。正是在這種需求下,“定制教材”應運而生。
一些教材出版社開始走向定制出版的道路。他們或是建立自己的內容平臺,或是授權一些網站或印刷機構發布自己的圖書內容,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定制教材的出版系統。這些系統讓大學教授能夠將在線的教學資源進行合法組合,最終以電子書的格式進行下載或打印,其打印版本將直接送到大學書店,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庫存的壓力。
但培生集團、圣智學習集團和牛津大學出版社這類大型教材出版社則采取了另一種形式的定制教材路線。他們在各自的內容庫中,將現有的完整作品和圖書通過XML或元數據處理后,進行拆分、儲存,建立起自己的內容生成庫。編輯在此基礎上進行檢索和更新,然后以定制教材的形式搜集、整理,并按照顧客需要的格式傳送。目前,高校教材的通用版本依然是ePUB格式,但像蘋果和亞馬遜這樣的技術公司卻創造了自己的專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