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了積極探索我國印刷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為國家制定行業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智庫支持,為行業企業發展及其戰略選擇做好宏觀引導。
進入21世紀,由于新一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爆發式增長、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傳統紙媒體獨步天下的信息傳播方式受到了網絡媒體和移動閱讀的沖擊和挑戰,往昔公交車上眾人讀報的場景已一去不返,替而代之的是“刷屏”和人手一機的“低頭族”。
傳統紙媒體的讀者群和市場需求空間被不斷壓縮和蠶食。值此,傳統印刷產業在經歷了上世紀黃金發展期后,已進入產能相對過剩、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的關鍵時期。這種形勢,使許多印刷從業者陷入迷惘:傳統印刷企業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下一步傳統印刷企業還應如何發展?如何進行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印刷產業新的發展道路在哪里?這成為擺在印刷產業界、印刷企業、印刷人面前亟需回答的問題。
為了積極探索我國印刷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為國家制定行業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智庫支持,為行業企業發展及其戰略選擇做好宏觀引導,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本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歷經2014和2015兩年多的時間組織編寫了《中國印刷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編制工作自始至終堅持四性原則,即科學性、前瞻性、創造性、引導性。將印刷產業路線圖整體架構確定為“一個總綱、七個板塊”,即印刷傳媒、包裝印刷、數字印刷、印刷制造、綠色印刷、設備和器材、新一代印刷產業。
《路線圖》編寫工作得到工信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內地和港澳臺印刷行業協會、印刷企業及印刷裝備制造企業、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廣泛關注和鼎力支持,先后有130多位業界領袖、企業領導、專家和學者參加或參與了《路線圖》的編制工作,并組織召開了60多場次專題研討會,先后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六省市,54家出版社和20多家企業進行了100多次調研。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由各產業板塊分別編寫了本板塊的《路線圖》并經歷數次修改,最后經過3次集中修改合稿,形成了近50萬字的《路線圖》終稿。這其中凝結著協會領導、企業領導以及來自行業產業界、相關高校和研究所的眾多專家和學者的心血和智慧,這些成果是各位領導、企業家、專家和學者們為發展我國印刷產業所做出的最開放、最無私的奉獻。作為《路線圖》編制工作的主要組織者——中國印工協,親歷大家開闊胸襟的真知灼見、坦誠相對的深度研討以及忘我工作,深受感動,在此一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路線圖》編制過程中,通過大量調研、廣泛討論和深度研討,一方面看到了傳統印刷產業一定要主動擁抱互聯網,努力掌握先進技術,以印刷技術為根,以內容、數據為王,兼容并蓄,致力于服務好傳媒產業;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印刷作為一種圖案化、增材制造的生產方式,在包裝裝潢、新能源、電子信息、新興產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看到未來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加速滲透,綠色印刷和按需個性化印刷的興起,傳統的孤島式的印刷生產模式正在向著基于端(印刷設備、印刷廠)、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云服務平臺)架構下的生產、服務、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模式轉型。在此新興模式下,互聯網將成為印刷生產的基本要素和支持平臺,而印刷作為一種特色的加工、生產和制造方法,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煥發旺盛的生命力。“印刷 傳媒產業”發展演進為以數據和數據安全為基礎,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服務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印刷 包裝產業”發展演進出智能包裝,以二維碼、RFID為代表的標簽印刷,實現智能物品配送、物品溯源及追蹤服務、大數據信息收集及應用,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印刷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演進出的印刷電子是柔性印刷電路、有機/無機電子器件、新興顯示和發光器件,極大地提高了電子電路的生產能力、減少了污染問題;“印刷 能源產業”發展演進為太陽能電池尤其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已成為一種新興能源供給的主流方式,并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印刷 傳感技術”發展演進出的醫用檢測試紙、柔性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及紛繁復雜的智能感知器件等,更好地服務人民的健康、生活。總之,印刷術作為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集光、機、電、計算機、材料等于一體的復合的精湛技藝,在兼容并蓄、推陳出新、跨界融合過程中將不斷煥發出新的熠熠光彩,造福人類。
《路線圖》全篇內容突出“新、實、高”特點。“新”即是新理念、新思路;“實”即接地氣、講實際;“高”即向綠色高端轉型。回首《路線圖》編制的過程,無疑這是國內印刷界首次歷時最長、涉及領域最廣、觸及問題和困難最直接、引起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行業產業發展尋路和實現印刷強國之夢的一場思想大碰撞、大討論的過程。我們深刻感到這也是一個凝聚共識、開放交流、共同提升和全面受益的集智過程,也是一場飽受煎熬和頑強堅守的心路歷程。
當然,《路線圖》的發布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行動綱領,更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方,這只是我們通過戰略研究探求行業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的一次嘗試,也是首次嘗試。今后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從以要素和投資驅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印刷產業內這種戰略研究必將成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燈。
進入21世紀,由于新一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爆發式增長、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傳統紙媒體獨步天下的信息傳播方式受到了網絡媒體和移動閱讀的沖擊和挑戰,往昔公交車上眾人讀報的場景已一去不返,替而代之的是“刷屏”和人手一機的“低頭族”。
傳統紙媒體的讀者群和市場需求空間被不斷壓縮和蠶食。值此,傳統印刷產業在經歷了上世紀黃金發展期后,已進入產能相對過剩、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的關鍵時期。這種形勢,使許多印刷從業者陷入迷惘:傳統印刷企業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下一步傳統印刷企業還應如何發展?如何進行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印刷產業新的發展道路在哪里?這成為擺在印刷產業界、印刷企業、印刷人面前亟需回答的問題。
為了積極探索我國印刷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為國家制定行業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智庫支持,為行業企業發展及其戰略選擇做好宏觀引導,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本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歷經2014和2015兩年多的時間組織編寫了《中國印刷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編制工作自始至終堅持四性原則,即科學性、前瞻性、創造性、引導性。將印刷產業路線圖整體架構確定為“一個總綱、七個板塊”,即印刷傳媒、包裝印刷、數字印刷、印刷制造、綠色印刷、設備和器材、新一代印刷產業。
《路線圖》編寫工作得到工信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內地和港澳臺印刷行業協會、印刷企業及印刷裝備制造企業、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廣泛關注和鼎力支持,先后有130多位業界領袖、企業領導、專家和學者參加或參與了《路線圖》的編制工作,并組織召開了60多場次專題研討會,先后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六省市,54家出版社和20多家企業進行了100多次調研。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由各產業板塊分別編寫了本板塊的《路線圖》并經歷數次修改,最后經過3次集中修改合稿,形成了近50萬字的《路線圖》終稿。這其中凝結著協會領導、企業領導以及來自行業產業界、相關高校和研究所的眾多專家和學者的心血和智慧,這些成果是各位領導、企業家、專家和學者們為發展我國印刷產業所做出的最開放、最無私的奉獻。作為《路線圖》編制工作的主要組織者——中國印工協,親歷大家開闊胸襟的真知灼見、坦誠相對的深度研討以及忘我工作,深受感動,在此一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路線圖》編制過程中,通過大量調研、廣泛討論和深度研討,一方面看到了傳統印刷產業一定要主動擁抱互聯網,努力掌握先進技術,以印刷技術為根,以內容、數據為王,兼容并蓄,致力于服務好傳媒產業;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印刷作為一種圖案化、增材制造的生產方式,在包裝裝潢、新能源、電子信息、新興產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看到未來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加速滲透,綠色印刷和按需個性化印刷的興起,傳統的孤島式的印刷生產模式正在向著基于端(印刷設備、印刷廠)、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云服務平臺)架構下的生產、服務、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模式轉型。在此新興模式下,互聯網將成為印刷生產的基本要素和支持平臺,而印刷作為一種特色的加工、生產和制造方法,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煥發旺盛的生命力。“印刷 傳媒產業”發展演進為以數據和數據安全為基礎,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服務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印刷 包裝產業”發展演進出智能包裝,以二維碼、RFID為代表的標簽印刷,實現智能物品配送、物品溯源及追蹤服務、大數據信息收集及應用,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印刷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演進出的印刷電子是柔性印刷電路、有機/無機電子器件、新興顯示和發光器件,極大地提高了電子電路的生產能力、減少了污染問題;“印刷 能源產業”發展演進為太陽能電池尤其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已成為一種新興能源供給的主流方式,并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印刷 傳感技術”發展演進出的醫用檢測試紙、柔性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及紛繁復雜的智能感知器件等,更好地服務人民的健康、生活。總之,印刷術作為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集光、機、電、計算機、材料等于一體的復合的精湛技藝,在兼容并蓄、推陳出新、跨界融合過程中將不斷煥發出新的熠熠光彩,造福人類。
《路線圖》全篇內容突出“新、實、高”特點。“新”即是新理念、新思路;“實”即接地氣、講實際;“高”即向綠色高端轉型。回首《路線圖》編制的過程,無疑這是國內印刷界首次歷時最長、涉及領域最廣、觸及問題和困難最直接、引起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行業產業發展尋路和實現印刷強國之夢的一場思想大碰撞、大討論的過程。我們深刻感到這也是一個凝聚共識、開放交流、共同提升和全面受益的集智過程,也是一場飽受煎熬和頑強堅守的心路歷程。
當然,《路線圖》的發布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行動綱領,更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方,這只是我們通過戰略研究探求行業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的一次嘗試,也是首次嘗試。今后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從以要素和投資驅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印刷產業內這種戰略研究必將成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