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促實體經濟轉型
化解產能過剩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是我國實體經濟轉型的核心課題之一。而化解過剩產能要有全球化視野。通過“走出去”,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拓展對外投資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加強與周邊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投資合作,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外投資,拓展國際發展新空間。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提出: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2015年無疑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落地實施的關鍵年。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標志著“一帶一路”正進入實質性階段。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將對中國的諸多產業形成中長期利好。
“一帶一路”戰略具體包括以下幾條線路:新亞歐陸橋經濟帶(西北方向)、中蒙俄經濟帶(東北方向)、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西南方向)、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南路)。
從路線的延展中不難看出,由于自身經濟發展遭遇疲態,整體下滑,西歐北美等發達經濟區并非本次“走出去”的目標區域。而中亞、西亞、中東歐、東南亞、南亞等中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被納入了中國企業的新視野。海外新藍海將對國內部分行業釋放過剩產能、加速企業的國際化,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諸多過剩產能行業跟隨著我們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轉移到海外去,利用當地巨大市場需求,把我們現在的這些已經固化產能變成新的投資,又可以拉動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從而實現互惠互利。而印刷業也將是其中收益的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