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2006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9年又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印經院保留的30余萬張經版,至今仍在源源不斷印刷著各種藏文化典籍。
雕版印刷堅持近300年
在這次非遺展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彭措澤仁手持刻刀,嫻熟地在木板上刻下藏文。這樣的經版再用宣紙或藏紙印刷,便成為在藏區廣為流傳的藏傳佛教經書和各種藏文化典籍。
帶隊參加此次展覽的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楊勝介紹,當年的德格土司對藏文化相當重視,為了讓手抄的經書或天文地理等藏文化典籍傳承下去,財力雄厚的土司邀請了近300位技藝嫻熟的工匠開始雕刻,印刷后廣為傳播。而印經院從1729年開始,除了1958年至1979年間中斷20年外,雕版印刷已經堅持近300年。
這項印刷技藝,分為造紙、制版、印刷等程序,制作過程非常考究。楊勝說,印刷所需的藏紙,以一種名為瑞香狼毒草的根為原料。“這種根有毒,因此藏紙不會被蟲蛀,哪怕存放幾百上千年也沒問題。此外,它吸墨性好、分量輕、有韌性,尤其亞光的特色還利于保護眼睛,因此相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