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包裝新聞 ? 正文

福建古代傳統印刷業技藝的“新生”之路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14??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626
核心提示:
  導讀:福建悠久燦爛的印刷發展史,為福建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址、遺跡、文物、傳統印刷技藝和印刷文化。
  
  建陽一中的吳剛老師,捧出他說的南宋楠木刻板《佛說盂蘭盆經》;頂著驕陽,書坊鄉黨委宣傳委員劉理保帶隊去看積墨池……這些常規動作,出乎意料的是,時隔不久,建陽就趕工完成了一座建本文化展示館,幾近沉寂的建本文化忽地撥云見日。
  
  自宋至清,福建傳統印刷業在中華大地一路領跑。7月22日,中國印刷博物館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正式掛牌,建陽、連城、寧化為首批基地組成區域。8月,在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攝影采風報道活動中,感受到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的堅守、求變。
  
  展示往昔輝煌

  
  通往考亭書院的路上,“潭陽七賢”銅像對面,建盞文化街一角,建本文化展示館有個醒目的地理位置。自6月開展以來,7位剛當選的建本文化傳承人在這里忙活——
  
  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版上刷勻,接著用白紙覆在版上,另拿一把干凈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一刷,把紙取下來,一頁書紙就印好了。
  
  一般來說,建本制作分裁板、寫樣、校樣、調墨、刻板、印刷、裝幀等步驟。在互動演示區,觀眾能欣賞到的主要是印刷流程,有興趣的不妨移步一試。
  
  元明兩代,一些書坊主親自參與建本的創編,集撰、編、刻、印、售于一體,形成類似今天的出版集團。為烘托當年坊肆林立的氣氛,館內獨辟一隅,仿制出兩排書坊門面。清乾隆帝眷問的余氏勤有堂,首創附音于注文之下刊本的劉氏一經堂,自編自刻《南游記》等書的余氏雙峰堂,一反建本上圖下文慣例改為全頁巨幅配圖的劉氏喬山堂……金字橫匾高懸,游人可從中尋找心儀的堂號。
  
  指著一個廣口、折腹、圈足的瓷器,建陽博物館副館長余賢偉問:這是作什么用的?仔細一看,內外壁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釉面呈現冰裂紋,有人猜出是明代青瓷大盤,但不知功用。待謎底揭開,才曉得是作調墨用的。
  
  在實物展示上,《桂庭昌禪師語錄》《蔡氏九儒書》這些刻板,都是清代文物,以梨木刻成。在清代,有關宋建本就有“得之價白金一百二十兩”一說。當地竭盡所能,搜集展示了明嘉靖版的《建陽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明代雙峰堂刻本《水滸志傳評林》(現藏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等建本書籍,可惜只是影印本。
  
  原本也有,像疑為元代刻板翻刻的《妙法蓮華經》、清乾隆年間刻本《廌山文集》。大宋提刑官、建陽人宋慈所著的《補注洗冤錄集證》也很惹眼,為清道光年間刻本,宣紙印制,朱墨藍三色套印,古代刻書技藝由此可見一斑。
  
  古籍善本一本難求,存世古雕版稀缺,能從事刻板行業的寥寥無幾……余賢偉承認現狀的窘迫,但認為恢復這門技藝并非難事,眼下“建本文化可以展示宣傳為主,在版畫方面予以擴展”。
  
  夾縫中求生存
  
  作為寧化的新地標,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設有木活字印刷術展廳、客家族譜館,跟福建印刷文化有直接關系。藏身高端大氣的大樓內,這兩處場館顯得淡定。
  
  再看連城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本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間的祠堂,一派古色古香。縣文體廣新局局長朱金生還想把門樓外的水泥路面改回鵝卵石,將棕櫚樹改種為本地樹種。
  
  和建陽一樣,寧化、連城在展示方面也做足文章,但在市場化運作上無疑已先行一步。馬力是連城四堡僅有的兩位雕版技藝傳承人之一,他既在展覽館作演示,也在家開了工作室,創作的《蘭亭集序》雕版印件,當藝術品賣出過每張100元的價格。
  
  淘寶上有家“寧化木活字”的網店,專門替人定制個性化印章、祝福語。有位顧客多次定做木活字的單字,準備給自己的詩集出印本。網店也制作《百家姓》一類的蒙學讀物,這樣的訂單量雖少,費時費力,但掙錢較多。
  
  店主邱志強,1979年生人,14歲開始學藝,是目前寧化僅有的依賴木活字手工技藝謀生的藝人。今年春節,臺北誠品書店有個徽州民間手工藝展,邱志強應邀到場作了鮮活展示。此番跨海經歷,源于他與一本書的結緣。
  
  記錄安徽民間手工藝的《黟縣百工》,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最美的書”。附冊《輯佚》采用寧化木活字、玉扣紙印制,手工鎖線。在序文中,出版人左靖感謝邱志強的傾力,讓現代設計和傳統民藝結合的想法成為可能。
  
  寧化是客家祖地,客家人視修譜為人生大事,這是寧化木活字印刷術存活至今的一大原因。“三十年一修譜,這是客家人的習慣。”邱志強說,1996年寧化曾大規模修訂族譜,以此推算,要等到2020年左右才有大動作。
  
  出于經濟便捷的考慮,修譜改用電腦鉛印也漸成趨勢,寧化木活字正進入“艱難時代”,全縣原本僅有的四五位師傅,而今只剩邱志強一家常年有市場。
  
  《黟縣百工》單是《輯佚》附冊,一本50元仍供不應求,因為“本身也是一個手工藝品”。這讓寧化縣文化館副館長戴先良萌生“以文養文”的念頭:將木活字印刷術運用于當代出版物的開發,承接館藏圖書、珍稀古籍的刻印,為企業定制宣傳冊。
  
  期待浴火重生
  
  能寫一手“反字”,必需從小習練。戴先良感嘆:“年輕習藝者多耐不住寂寞和清苦,沒能干足三個月。”學徒難招,是傳統工藝傳承中的通病。連城美玉堂造紙傳人鄧金坤也抱怨,前幾年還培養了些年輕人,但受不了這份單調,都跑啦。
  
  四堡雕版印刷業的鼎盛期在清代,有“壟斷江南,行銷全國,遠銷海外”之稱。四堡本地不產紙,周邊的姑田等地產紙質量上乘,解決了四堡書坊用紙來源問題,為雕版印刷業的發展提供便利。今天,還能手工做出連城宣紙的,也就剩下鄧金坤一家,廠址在連城姑田鎮區,一棟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平房。
  
  “現在主要走國內市場,這樣才有出路。”鄧金坤說,過去宣紙大部分出口日本,但受日元貶值等因素影響,有必要對市場方向作調整。美玉堂年產量6000刀(宣紙計量單位,一刀即100張),三分之一供給杭州西泠印社。福州東方書畫社也是常客,許多搞篆刻的人專挑老紙。
  
  紙質薄,韌性、耐久性特別好,在國內古籍修復領域,連城宣紙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包括國家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在內的幾十家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都在進購這種紙。
  
  從砍嫩竹到焙紙,10個月才能做出一張紙。美玉堂連師傅帶制漿工人共20多人,每人每月3000多元工資。撈紙的一位老師傅都已80歲,13歲開始造紙,前后做了64年。鄧金坤寄望通過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帶動這項造紙工藝的保護,提升價值,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此次在福建設立的基地,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全國命名的首個印刷文化保護基地,也是首個公益性新聞出版事業基地。據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印刷管理處副處長陳明森介紹,納入精品旅游線路,開展全民閱讀、攝影創作、影視拍攝、藝術鑒賞等文化活動,這些將是基地發展的方向。其中有個重點,就是鼓勵青少年來基地體驗印刷技藝。
  
  鄧金坤說,離開人的保護,這門手藝也就沒了。
  
  建陽雕版、寧化木活字、連城宣紙,一路看下來,也聽到這樣的聲音:傳統印刷技術已屬于歷史,想在今天形成文化產業有其局限性。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早在19世紀,傳統印刷業就被石印技術沖擊得七零八落,遑論科技昌明的今天。但若因此過多地強調“市場前景”,而忽視了文化產業的精神生產本質,則勢必陷入舍本求末的泥潭。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有些浮躁的當今,許多文化遺產恰恰能起到治愈療傷的作用,值得我們去守望、呵護。
  
  《留住手藝》曾被上榜推薦過,作者鹽野米松說:那些手工品經過人與人之間的磨合后被制作出來,本身就帶有體溫,這讓使用的人感到了溫暖。歷史發展的慣性會使一些東西消失,但我們應該保持的,是過去那種待人待物的“真誠”。
  
  有共鳴的不乏其人,前些天還在豆瓣上,看到一位讀過王世襄傳記的讀友留言:“了解這些有古風的人吧。弱小的我唯有試圖把根扎得久遠些,才不至于被時代沖走。”
  
  再上淘寶看“寧化木活字”這家網店,顧主都是哪些人?當禮物送人的、訂活字自己印刷詩集的,還有美院的學生、要用印章的店主……難怪邱志強會說:“雖然手刻注定了它無法在工業流水線上做大做強,但養活技師已經不成問題。”他的生意現在90%是來自網上定制的,個性化的定制也催生出不少新產品,乃至有人提出定做木活字魔方一類的古怪想法。
  
  木刻師傅面對的,只是個性化的小眾市場?其實不然,臺北故宮博物院暢銷的文創產品,其收入金額直逼門票。這種“OldisNew”(傳統即新)的文創理念,讓文物實現了“再生與重生”。
  
  大伙覺得印件有古意,可以裱起來當紀念品。聯想各地景區販賣的旅游紀念品,大多出自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跟眼下城市建筑“千城一面”一樣令人乏味。就此而言,未來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將被納入精品旅游線路,展演作坊式傳統手工技藝,讓游人體驗之后帶回家一件印刷品……這就是人無我有的文化旅游特色。
  
  當然,“旅游 文創”只是小試牛刀的手段,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才是一門大學問。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位文創行銷人員說:“新和舊之間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界限,就看你怎么去變化。”因此,具體怎么運作,還是要先把當地的文化內涵搞清楚再說,萬萬不可急功近利。
  
  輝煌的福建古代印刷業
  
  福建印刷業起始于唐末五代,在中國古代印刷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自宋代至清代,長時間居全國前列。
  
  福建古代圖書刻印條件優越、規模宏大、技術嫻熟、數量繁多,在全國是少有的。從地區分布看,刻印行業遍及八閩,如建甌、邵武、延平、莆田、泉州、南安、寧化、汀州、上杭等地,為全省性行業。其中,福州的閩縣和侯官、建陽的麻沙和崇化、連城四堡等在不同時期成為全國有影響的刻印中心之一。
  
  悠久燦爛的印刷發展史,為福建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址、遺跡、文物、傳統印刷技藝和印刷文化。2005年,建本雕版印刷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2001年,連城四堡雕版印刷古書坊遺址建筑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四堡雕版印刷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8年,四堡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吐鲁番市| 台北县| 乌拉特后旗| 靖边县| 青铜峡市| 精河县| 富顺县| 大安市| 慈溪市| 乐业县| 二手房| 武义县| 封丘县| 寿光市| 阆中市| 吉木萨尔县| 枞阳县| 长春市| 通州市| 阿巴嘎旗| 巴彦县| 科技| 中西区| 惠东县| 江阴市| 汽车| 古丈县| 阳新县| 闻喜县| 班玛县| 阳春市| 平谷区| 大余县| 宣化县| 乐陵市| 准格尔旗| 武鸣县| 抚松县| 随州市| 黑水县|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