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人認為進口零食意味著安全、時尚、價廉物美。然而,調查發現,廣州街頭的零食店中,商品無中文標簽、無進口批件、國貨充洋貨等問題突出。
“包裝上滿是韓文,卻是中國制造”
而這些外表光鮮的零食店,并非如其所宣傳的全部為進口食品,存在魚目混珠的情況。“這些店的裝修風格和貨品擺放與香港店鋪非常相似,會讓人覺得這里的東西也像香港一樣全部都是進口的。其實,有一些食品分明就是大陸制造。”陳先生說,幾天前他買到了一瓶奇怪的韓國蜂蜜山楂茶。“包裝上滿是韓文,卻是中國制造。”
但是,這些外表光鮮的小店,賣的食品并非都是進口的。市民陳先生向羊城晚報投訴稱:“這些店的裝修風格和貨品擺放形式與香港店鋪非常相似,讓人感覺這里的東西也像香港一樣全都是進口貨。”幾天前陳先生買到一瓶“韓國蜂蜜山楂茶”,“包裝上滿是韓文,但細看卻是中國制造”。
在店中,還發現了另外一些“山寨進口零食”。比如,某款果凍外包裝上寫滿英文、日文、韓文,而背面的中文標簽生產商卻為福建某企業,還注明國內生產許可證QS編號。一款盒裝紅豆布丁,上面的韓文標簽仿佛表明其“韓國身份”,仔細查看中文標簽卻發現是“福建制造”。
不貼中文標簽,進口食品隨處見
在“零食世界”,發現另外一款韓國蜂蜜柚子茶。與山楂茶不同,這款產品的外包裝上全是韓文,在上面貼有一個方形的中文標簽,標簽上產地注明為韓國,經銷商為廣州市越秀區的一家貿易商行。撥通了該貿易商行的電話,接電話的男子表示,這款茶是他們經銷,原產國確實是韓國。表示想看一下這款茶的進口批件,對方卻表示“要先查一查”。追問到底有沒有批件,對方才慢慢吞吞地表示:“有的有,有的沒有。”
除生產日期標注外,將過期食品更改保質期后再出售的問題,也常被曝光。從國家質檢總局歷次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來看,“超保質期”食品在各種不合格進口食品中屬高發原因,基本上每次公布的名單中均有進口食品因此被銷毀。其中,臺灣、日本、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糖果糕點經常登上黑榜。
進口食品越來越頻繁的現在,消費者更應該了解如何挑選進口食品:
1.看中文標簽:根據《食品安全法》和《預包裝食品通則》,進口食品必須要有中文標簽,而且標簽中要有食品名稱、原產地、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內容。標簽越規范的產品,通常進貨渠道也越正規。
2.看進口批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業內人士表示,一個正規食品進口批件中包含產品品名、產地、到貨日期、檢驗日期、運輸工具等。在檢驗結果信息中還注明:該批進口貨物經檢驗,所檢項目符合我國食品安全要求。中文標簽版面格式經檢驗合格,未加貼此中文標簽不得在中國境內銷售。
3.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盡量選擇大型商場和超市購買,不要貪圖便宜去一些小店購買。
4.選購自己熟悉的產品:購買相對熟悉的外國知名產品,如果不了解,可以先到相關網站進行查詢再進行購買。
當下各大外賣平臺時不時地推出各類優惠措施,實體餐飲店也為了銷售更多外賣產品,往往也會接入多家互聯網平臺。正是因為如此在線外賣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管成了難題,如何解決問題在于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探索符合互聯網特點的執法方式,并依法處罰。把不合格的商戶踢出平臺,健全食品追溯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我們受益著電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但也承受著電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安。回歸于此,每件事情都利弊兩面,有好的地方必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承認一件事的不足會讓這件事更好,因為有變得更好的空間。相信通過《食品安全法》與網購保稅食品相結合,進口食品將會更加的安全和放心。當然雖然有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保護,但是消費者任然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不要聽信虛假的廣告,被廣告誘導所致購買一些不正規不合格的進口食品。還有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時要選擇正規合格的商家或是選擇一些值得信賴的品牌。
“包裝上滿是韓文,卻是中國制造”
而這些外表光鮮的零食店,并非如其所宣傳的全部為進口食品,存在魚目混珠的情況。“這些店的裝修風格和貨品擺放與香港店鋪非常相似,會讓人覺得這里的東西也像香港一樣全部都是進口的。其實,有一些食品分明就是大陸制造。”陳先生說,幾天前他買到了一瓶奇怪的韓國蜂蜜山楂茶。“包裝上滿是韓文,卻是中國制造。”
但是,這些外表光鮮的小店,賣的食品并非都是進口的。市民陳先生向羊城晚報投訴稱:“這些店的裝修風格和貨品擺放形式與香港店鋪非常相似,讓人感覺這里的東西也像香港一樣全都是進口貨。”幾天前陳先生買到一瓶“韓國蜂蜜山楂茶”,“包裝上滿是韓文,但細看卻是中國制造”。
在店中,還發現了另外一些“山寨進口零食”。比如,某款果凍外包裝上寫滿英文、日文、韓文,而背面的中文標簽生產商卻為福建某企業,還注明國內生產許可證QS編號。一款盒裝紅豆布丁,上面的韓文標簽仿佛表明其“韓國身份”,仔細查看中文標簽卻發現是“福建制造”。
不貼中文標簽,進口食品隨處見
在“零食世界”,發現另外一款韓國蜂蜜柚子茶。與山楂茶不同,這款產品的外包裝上全是韓文,在上面貼有一個方形的中文標簽,標簽上產地注明為韓國,經銷商為廣州市越秀區的一家貿易商行。撥通了該貿易商行的電話,接電話的男子表示,這款茶是他們經銷,原產國確實是韓國。表示想看一下這款茶的進口批件,對方卻表示“要先查一查”。追問到底有沒有批件,對方才慢慢吞吞地表示:“有的有,有的沒有。”
除生產日期標注外,將過期食品更改保質期后再出售的問題,也常被曝光。從國家質檢總局歷次公布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來看,“超保質期”食品在各種不合格進口食品中屬高發原因,基本上每次公布的名單中均有進口食品因此被銷毀。其中,臺灣、日本、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糖果糕點經常登上黑榜。
進口食品越來越頻繁的現在,消費者更應該了解如何挑選進口食品:
1.看中文標簽:根據《食品安全法》和《預包裝食品通則》,進口食品必須要有中文標簽,而且標簽中要有食品名稱、原產地、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內容。標簽越規范的產品,通常進貨渠道也越正規。
2.看進口批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業內人士表示,一個正規食品進口批件中包含產品品名、產地、到貨日期、檢驗日期、運輸工具等。在檢驗結果信息中還注明:該批進口貨物經檢驗,所檢項目符合我國食品安全要求。中文標簽版面格式經檢驗合格,未加貼此中文標簽不得在中國境內銷售。
3.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盡量選擇大型商場和超市購買,不要貪圖便宜去一些小店購買。
4.選購自己熟悉的產品:購買相對熟悉的外國知名產品,如果不了解,可以先到相關網站進行查詢再進行購買。
當下各大外賣平臺時不時地推出各類優惠措施,實體餐飲店也為了銷售更多外賣產品,往往也會接入多家互聯網平臺。正是因為如此在線外賣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管成了難題,如何解決問題在于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探索符合互聯網特點的執法方式,并依法處罰。把不合格的商戶踢出平臺,健全食品追溯體系,提高服務質量。
我們受益著電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但也承受著電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安。回歸于此,每件事情都利弊兩面,有好的地方必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承認一件事的不足會讓這件事更好,因為有變得更好的空間。相信通過《食品安全法》與網購保稅食品相結合,進口食品將會更加的安全和放心。當然雖然有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保護,但是消費者任然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不要聽信虛假的廣告,被廣告誘導所致購買一些不正規不合格的進口食品。還有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時要選擇正規合格的商家或是選擇一些值得信賴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