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治理效果有限
11月27日至12月1日,京津冀及周邊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污染過程。據環保部的通報顯示,11月27日到29日,京津冀及周邊70個城市中分別有9個、23個和30個城市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重霾影響范圍達到51萬平方公里。
北京、天津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河北發布區域橙色預警,邢臺、唐山、廊坊發布了紅色預警。但各城市各自實施的應急措施對重污染緩解作用有限,京津冀多個城市的PM2.5濃度一直維持在高濃度水平,北京局地PM2.5濃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應急措施帶來的減排效果難與APEC會議、九三閱兵等重大活動期間空氣保障的效果相比。
統一監測聯動執法
近日,京津冀三地環保廳局正式簽署了《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將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應急聯動等十個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在“聯合立法”方面,三地提出將在環境保護部領導下,共同編制《京津冀區域環境污染防治條例》,以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保規劃》為統領,共同制定大氣、水、土壤和固廢領域的專項規劃,統籌區域污染治理。同時統一標準,建立區域協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逐步統一區域環境準入門檻。針對可能對區域大氣環境、水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重點行業規劃、園區建設規劃和重大工程項目,京津冀三地將實施“環評會商”。
在“統一監測”方面,協議提出,將共同研究確定關于大氣、水、土壤環境的和污染源的統一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針對跨區域、跨流域的環境污染以及秸稈焚燒、煤炭、油品質量等區域性環境問題,三地將集中時間,開展聯動執法,共同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此外,針對秋冬季易出現的區域性、大范圍的空氣重污染過程,以及跨區域的環境污染事件,協議提出,將建立“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