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國內,數碼印刷早已提及,也在積極倡導,然發展仍不盡人意卻是為何?
近年來“數碼印刷”成為傳統印刷業尋求轉型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不少企業給予了它期望。但是它是否真能帶領中國印刷行業走出困境,實現升級轉型?來自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印刷營業部部長李剛在現場為企業解析了中國數碼印刷。
中國數碼印刷市場的現狀
對于中國的數字印刷市場,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蒲嘉陵教授形容其為“長不大的嬰兒”,并提供了一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提供的數據:2011年中國數字印刷市場所占份額占印刷整個市場份額0.46%;這個數字到2012年上升0.66%;盡管相對生產比例很高,但到了2013年占比仍未達1%,遠遠低于國際上普遍認為兩位數的百分比。“可能數據不是很準確,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能反映出中國數字印刷的現狀。”對此蒲嘉陵教授向李剛部長提出問題,“到底中國的數碼印刷市場現實情況如何?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的數碼印刷市場占比如此小?”
面對蒲嘉陵教授的提問,李剛部長并沒有直接進行回答,而首先對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進入中國數碼印刷市場發展情況進行闡述: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自2007年進軍中國數碼印刷市場,在之后5、6年時間里,其數碼印刷設備銷售經歷了幾何增長。盡管在2013年,中國數碼印刷在整個市場占比不足1%,但在同期,大洋彼岸美國的數字印刷已經占整個輸出的百分之十。“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國市場有著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空間。我一直堅信美國數字印刷市場的今天就是中國數字印刷市場的明天”。這是李剛對于中國數字印刷市場未來發展的預測,他認為未來數字印刷機在中國會有一個相當大的增量。
長不大的中國數碼印刷?
而在中國數碼印刷市場低占比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更為復雜的問題。對此李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中國和美國印刷在需求上的差異。“在美國有大量C2B式的印刷需求,許多美國人喜歡將自己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贈送給朋友。但受政策影響以及中美國情的差異,自出版業務在中國目前是無法涉及的。”
第二個原因李剛認為是國人閱讀習慣的缺乏。科技的進步讓數字閱讀更為普遍,這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不小的沖擊。而由此而來的快餐式閱讀,讓李剛感慨頗多:每每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鮮少能看到乘客閱讀書籍的身影,更多的是人們埋頭玩手機情形,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刷微信,看微博,進行大量碎片化的閱讀。“我個人并不認同這種閱讀方式。在手機、pad上獲取到信息后,我的感受常常是:我知曉了一個故事,但是故事具體說了什么內容卻又記不得,其實這樣的閱讀不利于知識的吸收。”但同時李剛也指出,互聯網發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為此李剛倡議印刷行業、出版行業的從業者,從自身做起,養成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同時鼓勵全社會讀書。
第三個原因則是很多印刷企業不具備引入數碼印刷的條件。蒲嘉陵教授現場打趣李剛說道:“有人說,數碼印刷占比少,是因為數碼設備價格過高的說法,你怎么看?”李剛部長對于此種說法進行了說明。李剛剛認為“對于一個有盈利模式的企業,數碼設備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之所以覺得貴,是企業還沒有找到符自身特點的盈利模式,沒有想清楚如何借用數碼印刷實現盈利。”中國仍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還沒有做好進入數碼印刷領域的準備,他們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的思維,傳統的營銷,他的人員、管理、體制,都沒有數字化的思維方式,他只是買了數字設備,這樣是沒法成功的。對于這些想法不太成熟,卻又想購置數碼設備的企業,李剛常常會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給出“藥方”。
在未來如何實現數碼印刷大規模擴展,仍是印刷企業盈利模式創新的一大問題,但無論挑戰怎樣,李剛部長表示互聯網會帶來數字印刷的未來,而對于印刷行業未來終是機遇大于挑戰的。
近年來“數碼印刷”成為傳統印刷業尋求轉型常常被提及的一個詞,不少企業給予了它期望。但是它是否真能帶領中國印刷行業走出困境,實現升級轉型?來自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印刷營業部部長李剛在現場為企業解析了中國數碼印刷。
中國數碼印刷市場的現狀
對于中國的數字印刷市場,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蒲嘉陵教授形容其為“長不大的嬰兒”,并提供了一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提供的數據:2011年中國數字印刷市場所占份額占印刷整個市場份額0.46%;這個數字到2012年上升0.66%;盡管相對生產比例很高,但到了2013年占比仍未達1%,遠遠低于國際上普遍認為兩位數的百分比。“可能數據不是很準確,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能反映出中國數字印刷的現狀。”對此蒲嘉陵教授向李剛部長提出問題,“到底中國的數碼印刷市場現實情況如何?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的數碼印刷市場占比如此小?”
面對蒲嘉陵教授的提問,李剛部長并沒有直接進行回答,而首先對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進入中國數碼印刷市場發展情況進行闡述: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自2007年進軍中國數碼印刷市場,在之后5、6年時間里,其數碼印刷設備銷售經歷了幾何增長。盡管在2013年,中國數碼印刷在整個市場占比不足1%,但在同期,大洋彼岸美國的數字印刷已經占整個輸出的百分之十。“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國市場有著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空間。我一直堅信美國數字印刷市場的今天就是中國數字印刷市場的明天”。這是李剛對于中國數字印刷市場未來發展的預測,他認為未來數字印刷機在中國會有一個相當大的增量。
長不大的中國數碼印刷?
而在中國數碼印刷市場低占比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更為復雜的問題。對此李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中國和美國印刷在需求上的差異。“在美國有大量C2B式的印刷需求,許多美國人喜歡將自己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贈送給朋友。但受政策影響以及中美國情的差異,自出版業務在中國目前是無法涉及的。”
第二個原因李剛認為是國人閱讀習慣的缺乏。科技的進步讓數字閱讀更為普遍,這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不小的沖擊。而由此而來的快餐式閱讀,讓李剛感慨頗多:每每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鮮少能看到乘客閱讀書籍的身影,更多的是人們埋頭玩手機情形,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刷微信,看微博,進行大量碎片化的閱讀。“我個人并不認同這種閱讀方式。在手機、pad上獲取到信息后,我的感受常常是:我知曉了一個故事,但是故事具體說了什么內容卻又記不得,其實這樣的閱讀不利于知識的吸收。”但同時李剛也指出,互聯網發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為此李剛倡議印刷行業、出版行業的從業者,從自身做起,養成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同時鼓勵全社會讀書。
第三個原因則是很多印刷企業不具備引入數碼印刷的條件。蒲嘉陵教授現場打趣李剛說道:“有人說,數碼印刷占比少,是因為數碼設備價格過高的說法,你怎么看?”李剛部長對于此種說法進行了說明。李剛剛認為“對于一個有盈利模式的企業,數碼設備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而之所以覺得貴,是企業還沒有找到符自身特點的盈利模式,沒有想清楚如何借用數碼印刷實現盈利。”中國仍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還沒有做好進入數碼印刷領域的準備,他們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傳統的思維,傳統的營銷,他的人員、管理、體制,都沒有數字化的思維方式,他只是買了數字設備,這樣是沒法成功的。對于這些想法不太成熟,卻又想購置數碼設備的企業,李剛常常會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給出“藥方”。
在未來如何實現數碼印刷大規模擴展,仍是印刷企業盈利模式創新的一大問題,但無論挑戰怎樣,李剛部長表示互聯網會帶來數字印刷的未來,而對于印刷行業未來終是機遇大于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