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近年來數字印刷市場的蓬勃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完善,數字印刷市場正在逐步成熟與擴大,數字印刷技術已經基本成型,數字印刷的解決方案逐漸趨于完善。
數字印后勢不可擋
印刷,按流程分為印前、印刷和印后。其中印后,是指對印刷的半成品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使之在裝訂、外觀、平整度、防偽、包裝等方面得到加強或美化。
隨著近年數字印刷市場的蓬勃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完善,數字印刷市場正在逐步成熟與擴大,數字印刷技術已經基本成型,數字印刷的解決方案逐漸趨于完善,2013年我國數字印刷實現產值103億元,占印刷總產值的比重首次達到1%。
但在中國數字印刷發展進程中,銷售數字印刷設備的廠商都會發現,國外印企采購設備都是按照解決方案全套采購,而國內除了少數財大氣粗的企業外,大多數印刷企業僅買印刷系統部分,即便標配的騎馬訂、折頁、分頁系統和可變數據解決方案、色彩管理系統,也基本不用。
究其原因,一是配件貴,一顆釘子收費0.15元,用不起;二是人工便宜,多用幾個人也就解決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印刷生產相關耗材、租金成本的持續上漲,印后加工從人海戰術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這樣的轉變使印后加工技術得到了迅速提高。印后加工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印刷企業的決策者所重視,印后加工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印刷企業的認可。原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制定的印刷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以數字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為重點,在全行業推廣數字化技術的工作。
印刷數字化歷程從數字化印前到數字化印刷、數字化印后一直漸進地發展了幾十年。從電分機高端聯網到照排機、直接制版機、數字印刷機,到目前的數字化印后,IT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印刷的發展歷程。如果說網絡印刷是趨勢、互聯網思維是趨勢,那印刷中、印、后環節的數字化也必然是趨勢,而且勢不可當。
合理定位 企業理性對待數字印后
從“一張起印,張張不同”到“一本起訂,本本不同”
數字印刷發展初期,其主要應用于“超小批量”,從幾本到幾十本,多則數百本,印后處理主要依賴于手工或半手工類的小設備。現在,數字印刷已然朝著高速化、工業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其后道工序也同樣能夠有工業化的水準。令人欣喜的是,數字印后技術不負眾望,現在有很多廠商都能提供工業化的解決方案,如MBO、馬天尼等。而正是數字印后解決方案,使數字印刷生產線得以延伸,如果說數字印刷是“從紙張到印刷了的紙張”,那么延伸到數字印后之后便是“從紙張到成品書”,這就是從“一張起印,張張不同”到“一本起訂,本本不同”的變化。
從數字印刷到按需出版
當按需印刷成為印刷業內不折不扣的關鍵詞之時,越來越多的出版商或觀望或開始涉足數字印刷。按需印刷業務的開展是個系統工程,如果說個性化的數字印刷讓出版業開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數字印后技術的成熟讓我們對按需出版有了切身體驗。縱觀當下,印刷環節的市場突破點集中在觀念轉變、版權保護等軟件領域,相反,印后環節的硬件匹配能力則正逐漸成為數字印刷在書刊領域開疆拓土的焦點。
對于很多國內的書刊印刷同行來說,他們對于“本本不同”的數字印后生產線的印象來源于2012年德魯巴展會。在那次展會上,印后知名廠商MBO公司與馬天尼公司在展會現場合作,向全球印刷業同行演示了什么叫做“本本不同”,一條從卷筒紙到膠裝書的數字印后生產線成為現場的“明星”——數字印刷完成的卷筒紙印刷品,通過MBO開卷裝置后進行裁單張(裁切長度可變),之后MBO折頁機根據加工信息控制氣動柵欄,對每份單張紙印刷品進行不同方式的折頁,形成不同的書帖,之后堆疊設備根據預設將多份書帖堆積成一份書冊送至膠裝設備,膠裝設備則根據預設信息對不同薄厚的書冊銑背、配封面、烘干以及三面切。就這樣,在生產線的最后,人們看到的是一本本厚度不同、幅面不同的個性化圖書。
如果說個性化的數字印刷讓出版業開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數字印后技術的成熟讓我們對按需出版有了切身的體驗。我們看到一本本不同幅面、不同厚度、不同內容的圖書可以同時在線輸出,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忘記傳統印刷批量生產的概念。同時,我們也會驚訝于數字印后生產線驚人的生產速度,雖然生產的是不同的圖書,但同樣是工業化生產的級別。
這就是數字印后的魅力,它同樣秉承了數字印刷個性化、按需的特質,并在此基礎上做到了自動化,可實現連線生產。得益于此,我們可以想象,今后編輯策劃的圖書,不僅可以有個性化的內容,還可以有個性化的封面,甚至個性化的幅面。
從傳統庫房到印刷車間
據了解,在行業內某企業的數字印刷車間,各種不同生產能力的數字印刷機以及印后加工設備一應俱全,尤其是印后加工設備,有同數字印刷機連線的數字印后生產線,也有離線的生產型數字印后生產線,兩大生產線互相配合,可生產各類應用于不同裝訂方式的書芯。與此同時,膠訂、鎖線、精裝等裝訂設備可對書芯進行最后的處理。
試想,在當前出版行業庫存量壓力巨大的背景下,數字印刷車間何嘗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路徑?不妨將車間作為圖書庫房,需要出庫多少本就印制多少本。有了這樣的一個車間,無論你是需要一兩本,還是一兩千本,“數字印刷數字印后”的生產線都可以隨時解決。
當然,談到這個問題,固然無法忽略成本問題,但隨著各項技術的成熟以及業務量的增大,成本問題總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從印刷廠到出版社
在數字化浪潮中,每個出版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發展數字出版也成為出版業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當前的出版行業,數字出版如火如荼地行進著,而擁有成熟的數字印后生產線無疑將是聯結數字出版與支持出版的重要通道。有業內人士也曾說:“中圖的按需印刷不是為了建一個工廠,買幾臺設備,而是以按需印刷為抓手,以傳統出版物進出口為基礎,塑造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方式。”
可見,數字印刷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加工方式,而是一種創新的數字出版或者說按需出版的運營模式。這種方式使得斷版書得以復活,使得小眾圖書有了發揮的機會,使得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內容按需印刷……總之,數字印刷給了出版業更多的機會和發展路徑。
“一切能被數字化的終將數字化,印刷也不例外。”自信息技術開創了人類數字化道路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球商業活動和社會生活數字化、網絡化、無線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最新一輪以PC互聯和移動互聯為主體的IT變革,在印刷業已呈現出效果。印后數字化將成趨勢,也將為印刷企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價值,讓我們拭目以待。
數字印后勢不可擋
印刷,按流程分為印前、印刷和印后。其中印后,是指對印刷的半成品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使之在裝訂、外觀、平整度、防偽、包裝等方面得到加強或美化。
隨著近年數字印刷市場的蓬勃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完善,數字印刷市場正在逐步成熟與擴大,數字印刷技術已經基本成型,數字印刷的解決方案逐漸趨于完善,2013年我國數字印刷實現產值103億元,占印刷總產值的比重首次達到1%。
但在中國數字印刷發展進程中,銷售數字印刷設備的廠商都會發現,國外印企采購設備都是按照解決方案全套采購,而國內除了少數財大氣粗的企業外,大多數印刷企業僅買印刷系統部分,即便標配的騎馬訂、折頁、分頁系統和可變數據解決方案、色彩管理系統,也基本不用。
究其原因,一是配件貴,一顆釘子收費0.15元,用不起;二是人工便宜,多用幾個人也就解決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印刷生產相關耗材、租金成本的持續上漲,印后加工從人海戰術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這樣的轉變使印后加工技術得到了迅速提高。印后加工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印刷企業的決策者所重視,印后加工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印刷企業的認可。原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制定的印刷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以數字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為重點,在全行業推廣數字化技術的工作。
印刷數字化歷程從數字化印前到數字化印刷、數字化印后一直漸進地發展了幾十年。從電分機高端聯網到照排機、直接制版機、數字印刷機,到目前的數字化印后,IT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印刷的發展歷程。如果說網絡印刷是趨勢、互聯網思維是趨勢,那印刷中、印、后環節的數字化也必然是趨勢,而且勢不可當。
合理定位 企業理性對待數字印后
從“一張起印,張張不同”到“一本起訂,本本不同”
數字印刷發展初期,其主要應用于“超小批量”,從幾本到幾十本,多則數百本,印后處理主要依賴于手工或半手工類的小設備。現在,數字印刷已然朝著高速化、工業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其后道工序也同樣能夠有工業化的水準。令人欣喜的是,數字印后技術不負眾望,現在有很多廠商都能提供工業化的解決方案,如MBO、馬天尼等。而正是數字印后解決方案,使數字印刷生產線得以延伸,如果說數字印刷是“從紙張到印刷了的紙張”,那么延伸到數字印后之后便是“從紙張到成品書”,這就是從“一張起印,張張不同”到“一本起訂,本本不同”的變化。
從數字印刷到按需出版
當按需印刷成為印刷業內不折不扣的關鍵詞之時,越來越多的出版商或觀望或開始涉足數字印刷。按需印刷業務的開展是個系統工程,如果說個性化的數字印刷讓出版業開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數字印后技術的成熟讓我們對按需出版有了切身體驗。縱觀當下,印刷環節的市場突破點集中在觀念轉變、版權保護等軟件領域,相反,印后環節的硬件匹配能力則正逐漸成為數字印刷在書刊領域開疆拓土的焦點。
對于很多國內的書刊印刷同行來說,他們對于“本本不同”的數字印后生產線的印象來源于2012年德魯巴展會。在那次展會上,印后知名廠商MBO公司與馬天尼公司在展會現場合作,向全球印刷業同行演示了什么叫做“本本不同”,一條從卷筒紙到膠裝書的數字印后生產線成為現場的“明星”——數字印刷完成的卷筒紙印刷品,通過MBO開卷裝置后進行裁單張(裁切長度可變),之后MBO折頁機根據加工信息控制氣動柵欄,對每份單張紙印刷品進行不同方式的折頁,形成不同的書帖,之后堆疊設備根據預設將多份書帖堆積成一份書冊送至膠裝設備,膠裝設備則根據預設信息對不同薄厚的書冊銑背、配封面、烘干以及三面切。就這樣,在生產線的最后,人們看到的是一本本厚度不同、幅面不同的個性化圖書。
如果說個性化的數字印刷讓出版業開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數字印后技術的成熟讓我們對按需出版有了切身的體驗。我們看到一本本不同幅面、不同厚度、不同內容的圖書可以同時在線輸出,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忘記傳統印刷批量生產的概念。同時,我們也會驚訝于數字印后生產線驚人的生產速度,雖然生產的是不同的圖書,但同樣是工業化生產的級別。
這就是數字印后的魅力,它同樣秉承了數字印刷個性化、按需的特質,并在此基礎上做到了自動化,可實現連線生產。得益于此,我們可以想象,今后編輯策劃的圖書,不僅可以有個性化的內容,還可以有個性化的封面,甚至個性化的幅面。
從傳統庫房到印刷車間
據了解,在行業內某企業的數字印刷車間,各種不同生產能力的數字印刷機以及印后加工設備一應俱全,尤其是印后加工設備,有同數字印刷機連線的數字印后生產線,也有離線的生產型數字印后生產線,兩大生產線互相配合,可生產各類應用于不同裝訂方式的書芯。與此同時,膠訂、鎖線、精裝等裝訂設備可對書芯進行最后的處理。
試想,在當前出版行業庫存量壓力巨大的背景下,數字印刷車間何嘗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路徑?不妨將車間作為圖書庫房,需要出庫多少本就印制多少本。有了這樣的一個車間,無論你是需要一兩本,還是一兩千本,“數字印刷數字印后”的生產線都可以隨時解決。
當然,談到這個問題,固然無法忽略成本問題,但隨著各項技術的成熟以及業務量的增大,成本問題總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從印刷廠到出版社
在數字化浪潮中,每個出版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發展數字出版也成為出版業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當前的出版行業,數字出版如火如荼地行進著,而擁有成熟的數字印后生產線無疑將是聯結數字出版與支持出版的重要通道。有業內人士也曾說:“中圖的按需印刷不是為了建一個工廠,買幾臺設備,而是以按需印刷為抓手,以傳統出版物進出口為基礎,塑造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方式。”
可見,數字印刷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加工方式,而是一種創新的數字出版或者說按需出版的運營模式。這種方式使得斷版書得以復活,使得小眾圖書有了發揮的機會,使得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內容按需印刷……總之,數字印刷給了出版業更多的機會和發展路徑。
“一切能被數字化的終將數字化,印刷也不例外。”自信息技術開創了人類數字化道路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球商業活動和社會生活數字化、網絡化、無線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最新一輪以PC互聯和移動互聯為主體的IT變革,在印刷業已呈現出效果。印后數字化將成趨勢,也將為印刷企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價值,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