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財政部、發改委和環保部聯合下發的文件《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試點辦法》,由于將印刷包裝行業作為收費試點之一,使得很多印刷企業變得手足無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上,明確列出了4大類疏解對象,具體表述為:“堅決退出一般性制造業,就地淘汰一批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紡織印染、機械、印刷、造紙等污染比較大、耗能耗水比較高的行業……”就此,北京市政府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北京市《印刷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達到發達國家排放標準。資料顯示,北京現有3600余家規模以上印刷工業企業,2015年已疏解外遷近千家,2016年再疏解千余家,到2020年北京只留下1000家左右。即便是留下的企業都應該在五、六環以外,而且是首都核心功能需要的、環境較好的、貢獻較大的。而最新消息傳出,上海市也將強制關閉一批“三高一低”企業,印刷行業在列,意味著上海版的“印刷退出”政策即將出臺。
印刷從“都市工業”一下子轉變為“重污染行業”,在這些政策內容及解讀中都用到了一個詞“倒逼”,通過行政命令式的方法讓企業進行改造。誠然,群眾對于環境保護的需求和有污染排放的企業通過經營逐利之間存在矛盾,但在缺乏足夠技術理論及市場調查的前提下,在并未有力疏導企業去適應改造的前提下,單單利用政策的強勢執行逼退企業,這和將孩子扔下泥潭并不差別,也許效果立竿見影,可對于企業以及企業所在的行業的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
首先,對于印刷的污染,社會并沒有準確的認知,殊不知油墨經過工藝改良早已可以達到食品級,否則我們的食品包裝何以存在?而對于印刷生產中的排放,在技術層面其實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零污染。而這樣的常識普及,行業本身卻做得很少,導致誤解不斷。
其次,印刷是和民生緊密聯系的行業,也許就排在吃穿住用行之后,試想如果沒有了印刷,我們獲取信息、商品包裝、市場營銷、與人溝通等模式如何進行?何況目前沒有哪項技術能徹底替代印刷,粗暴地將印刷排擠到都市之外,除了破壞民生經濟生態圈的完整性之外,并不能達成政府的“倒逼”訴求。
最后,與印刷生產模式相當的制藥、生化、電子等行業為什么并沒有被納入此次的“倒逼”,而在眾多行業中最為積極采用新技術升級,早已實現光電、信息網絡應用的印刷行業卻被不堪的“清退”,這與行業不善于向全社會營銷自己,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渠道不暢,缺乏有力團結的行業組織為印刷企業爭取利益不無關系,這些是全行業需要反思的問題。
當然,在市場經濟主導的今天,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印刷行業企業,終究會在這場“倒逼”之戰中尋得平衡點,而正是這“迫不得已”的改變才能讓印刷行業獲得更大的進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