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世界,印刷人應該對接互聯網。
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的世界,這自然也包括為消費者提供信息傳播和為美化產品或提供運輸外包裝的印刷業。既如此,印刷業的觸網也就成為必然。網絡能夠拉近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能夠方便利用社會力量,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和物流周期;還能夠加強企業管理,節約成本,減少用工;……所以,印刷企業自然應該主動對接互聯網技術,用于為企業服務。如果說認識上還存在差異,那就是印刷業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是建設自己的企業網站?是積極拓展時下最為熱門的合版印刷?什么才是印刷發展至這一階段最為適合的商業模式?所有這一切都還有待我們通過實踐加以摸索。
2、對互聯網思維的提法至今尚存在分歧。
最早提出互聯網不僅是工具,而且應該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是小米的雷軍。更有人把互聯網思維詮釋為注重二個建設:即客戶至上理念與平臺合作理念。對此持有異議的是身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的許小年,他認為:“‘互聯網+’只是200年間新技術(中)的一項,電力,內燃機,電腦,從來沒有聽說過蒸汽機思維,電力思維。國外(也)沒有這說法。英文怎樣翻譯互聯網思維?”他直白地認為:互聯網只是幫助轉型的利器不是神器,現時圍繞互聯網的有些輿論是從“冷淡的漠視到恐慌式的膜拜”。許先生的觀點是否正確可以討論,但至少告訴我們:在對新事物還了解不夠的時候,不妨多聽聽不同聲音,多一些辯證思考,待到大致看清了再投入行動,這樣會少走些彎路。
3、轉型中的印刷企業近段日子過得比較艱難。
有人把印刷企業的生存現狀歸結為二個上升二個下降:勞動力成本和廠房租賃費用的剛性上升;市場需求和印刷工價的持續下降。這番分析或許稍嫌籠統,因為不同的印刷范疇與不同的企業間存在著巨大差別,比如說,蟄伏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智能化標簽市場(RFID)因為單位售價的大幅下降這幾年呈現出難得的大爆發場面,但上述分析應該說反映了面上大多數企業的狀況。正因為此,網上出現轉讓設備的消息多了,設備銷售商的日子同樣開始過得艱難,在企業相對困難,前景又非十分清楚的情況下對增加投入會比較謹慎,而觸網同樣需要一筆不可小覷的投資。因此,對于絕大部分企業來說,當前的主要工作是提升內部管理水準,增加對新技術的了解與對市場發展走向的判斷,增加必要的人員儲備,為在適當的時候出手做好準備。
4、“獨一無二,不三不四”是網站的特點,觸網不等于建站。
總有人把對接互聯網理解為就是建設自有網站,似乎有了網站就可以從網上承接到更多的訂單,這其實是對互聯網思維認識的簡單化。有人把“獨一無二,不三不四”歸結為網站的特點,其意是在每一個細分領域能夠經營得理想的網站充其量也就是1、2家,再出現第3、第4家可能日子就不會好過。因為,網站是要講究流量的,沒人來點擊又何來相應的委印業務?又如何收回前期的投資?何況與固定資產投資是按一定年份折舊不同,對網絡軟件開發的投資是當年即行全額消化,缺乏考核方面的合理措施,職業經理人對觸網就變得相當謹慎。
按照第三屆印刷電商年會傳出的消息,印刷圈內的網站已經多達180個。就我而言,除了對主動宣布關閉的“龍櫻網”“涂書網”印象深刻外,對現在存世的印刷網站真難說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這些網站是否已經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對于圈外的普通消費者對印刷網站的了解或許就更少,網站的作用也因之變得有限。
5、網站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印刷企業似乎還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撐。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即便是聲譽鵲起的京東網,現時的經營除了為投資人看好的發展趨勢和龐大的銷售業績外,利潤難說讓人滿意。但是有著大把資金的投資人依然愿意為了此項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繼續注資,因為投資人看到是“市場規模巨大,發展趨勢方興未艾,管理者有個性有能力,公司與競爭者具備差異化,最關鍵的良好的口碑!”掌門人劉強東的解釋是:“京東的燒錢是建了大量的物流中心和信息系統,不是把錢扔到水里去,而是實實在在轉化成了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轉化成了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他還說:“我們不認為現在急著去實現盈利、減少自己的投資是一個聰明的選擇。我們需要為京東五年之后的增長持續的投資。”劉強東的豪氣萬丈,我們印刷界的網站都能夠做到嗎?所以,建設網站需要謹慎,需要有著差異化的市場策略,有著龐大的資金支持,還需要有著充分的開發力量,對此,在起步階段就應該有清楚的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