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今年年初,位于福州倉山區的曉風書屋師大店也因付不起店租而倒閉。據曉風書屋創始人許志強介紹,作為國內創辦較久的民營書店,福建曉風書屋曾擁有19家連鎖或加盟店,如今僅余3家——福州、廈門和漳州各一家。
實體書店遭遇經營困境
為什么一家老牌書店會陷入困境?福州曉風書屋負責人蔡文強表示,一方面曉風書屋只賣正版書籍,在出版社訂書都是實付款,如果沒有賣掉,也不能退,因為“退太多會被取消訂貨資格”;另一方面,曉風書屋賣的是社科、文藝、財經類書籍,不賣教輔、教參之類的暢銷書,因而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一臺Kindle閱讀器能解決的事情,為什么要破費去購買紙質本的呢?”在大學生鐘楊芳看來,電子書資源豐富,價格實惠。閱讀的功能在于汲取知識,而不是閱讀的形式。
蔡文強算了一筆賬:曉風書屋鼓屏店一天的營業額平均在1000元左右,而每月店租近2萬元,4名員工工資在1萬元左右,另外還有水電費、稅金及雜費等,收入遠遠不夠支出。“以前曉風書屋只給購滿500元書籍的顧客打九折優惠,后來隨著圖書網購的興起,實體店也不得不多給顧客打折。打折書一般都是好幾年的舊書。打八折基本不賺錢,打五折肯定要虧本,但虧本賣也比積壓在那里強。這讓書店左右為難。”蔡文強說。
去年10月,因為一年要虧損一二十萬元,經營了34年之久的福州第一家民營書店潘秋書屋選擇了關門。這家書店在輝煌時期曾經占據了繁華地段四五百平方米的店面,是當時福建省內個體書店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航空母艦”。
“互聯網時代,圖書網購、電子閱讀對實體書店沖擊很大。再加上快餐文化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使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好好看書。”潘秋書屋的老板潘秋不無遺憾地說,盡管自己嘗試過多元化經營,也通過搬場地來降低成本,但終究還是難以支撐。
“開書店基本上都虧本,之所以堅持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福州四當齋書店老板吳伯雄分析說,網上有海量的圖書信息、超低的折扣,這是實體書店無法比擬的。“如果沒有銷量紅火的教輔書籍支撐業績,沒有優惠的折扣吸引客源,又不能和網店比圖書種類,實體書店憑什么能夠在城市繁華的商圈擁有一家店面?”
政策扶持替代不了自身經營
今年1月,福建出臺了《福建省實體書店扶持資金資助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采用項目補助、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扶持“專、精、特、新”的特色書店,發展連鎖經營和構建網絡發行平臺等方面成效比較明顯的書店,在文化便民服務舉措和方式等方面有創新的書店,以及積極推動全民閱讀的書店。符合條件的實體書店最高可獲得20萬元扶持資金。據透露,從目前收到的申報材料看,民營書店在申請資助的對象中占了較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