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組織實施示范項目的通知》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都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與方案選擇、單元技術、污泥處置方式及相關技術進行了明確規定。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
“重水輕泥”現狀危害嚴重
據了解,我國的污水處理廠在建設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是“重水輕泥”,城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污泥的初步減量化,但未實現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據統計,約80%污水廠建有污泥的濃縮脫水設施,達到了一定程度減量化,但仍然約有80%的污泥未經穩定化處理。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未經穩定化處理的污泥有很多危害,例如有機物的腐敗、臭味等二次污染的風險,另外,原水中40%~50%的COD會污染水體環境,這會使得減排目標大打折扣。
污泥的最終歸宿在哪里?據了解,目前常用的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堆肥、建筑材料等。相關行業統計資料顯示,現在有31%的污泥采用土地填埋的方式處理;3.45%與垃圾混合填埋;還有約45%的污泥用來堆肥等土地利用領域,還有約3.45%的污泥進行焚燒處理。
可見,衛生填埋仍為當今國內的主要污泥處置方式。據《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3版)數據顯示,運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污泥衛生填埋的比例為67.19%,堆肥12%,近18%去向不明。
未來仍應以協同處置為重點方向
據了解到,目前國內污泥處理主要有三種方式:深度脫水填埋、好氧發酵做堆肥使用、干化焚燒。而這三種方式,在成本上又各有差異。
據了解,深度脫水填埋,其中脫水環節成本在200元/噸,運輸成本80元/噸。填埋在上海地區成本在180元/噸,一共成本在460元/噸左右。好氧發酵做堆肥使用,需要摻木屑、秸稈等物質,并通過通風補氣完成,因此需要耗電。這種方式成本在250元/噸,產生的肥料往往送給林業部門。最后是干化焚燒,干化焚燒又分為獨立干化焚燒以及協同處置。獨立干化焚燒,企業形成自循環體系,需要補充外界熱源和能源,如煤、天然氣等。在上海地區,獨立干化焚燒成本在500元/噸,如果在其他需要進口能源的省市,成本甚至可能達到800元/噸。而協同處置,目前作為政策鼓勵的方向,在一些有熱電廠、水泥窯和垃圾焚燒廠的地方,比較常見。其中,電廠協同處置成本在300~400元/噸左右。但由于電廠本身效益較好,因而協同處置積極性不強。水泥廠協同處置在200元/噸左右。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成本在300~400元/噸左右。三種方式平均下來協同處置全成本在400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