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普咨詢行業分析師指出:全球制造前一輪競爭中,西方國家考慮到資源消耗和人力成本等問題,將研發和設計放在本土,將制造環節向外轉移。在新一輪競爭中,發達國家開始加速實施制造業回歸本土的新戰略,依靠智能機床+機器人+3D打印等模式變革,破解資源和人力成本制約。
高聳的煙囪,曾是工業化的象征。后來,現代化的廠房,忙碌在流水線上的工人,是人們對現代工業的印象。
今天,當智能機床遇上互聯網,制造業的生產、銷售、服務模式正在孕育著顛覆式變革。在沈陽機床集團車間,記者看到,8臺智能機床加上機器人互聯,形成一條智能生產線,那里只需要一個工人監控。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智能工廠將實現在線加工、指尖制造、離散式生產,管理人員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掌控每臺機床和整個車間的運行狀態、工單進度、資源消耗等,甚至掌控每個零部件生產時間、成本、質量,并對機床實現遠程實時診斷維護。企業甚至可以不必自建工廠買設備,而是租賃機床搞生產。
尚普咨詢產業投資決策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制造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世界范圍內,機床制造中心以20年為周期發生著轉移。上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這一中心出現在英國,60年代到80年代轉移到美國,80年代到本世紀初又出現在德國和日本。
隨著中國作為制造大國的崛起,從2002年到2012年,世界機床產業中心開始向中國轉移,未來10年中國制造業將迎來快速發展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