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一年,地覆天翻。新三板的升溫與熱度,早已超出人們的想象。截至2015年4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2343家,相比去年2月底的660家,已新入1600余家。而掛牌公司的總股本,已逾1000億股。
相比涌動的新三板,同一時期,2014年滬深兩市只發行了125只新股,其中上海主板43只,中小企業板31只,創業板51只。主板的節制與新三板的熱絡,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據新三板的管理方——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相關負責人披露,預計到今年年中,新三板企業數量有望超越整個A股企業數量。
新三板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新亮點。而在這一輪資本熱潮中,印刷企業也積極試水,搶占先機,成為兩千余家掛牌企業中身影活躍的小分隊。
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中與印刷業有關的企業達16家,產業鏈由印刷延伸到印機與耗材領域;印刷范圍涉及出版、包裝與商業印刷,包裝印刷居多;企業來自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東北與西南等廣泛區域;企業規模多在億元左右,但也不乏產值幾千萬的成長型企業。很多各地知名的實力與特色企業榜上有名,如上海四維傳媒、蘇州銀河激光、福州唐朝股份、遼寧大族冠華、廣東金冠科技、廣州有福科技、蘇州同里印刷等等。
登陸新三板,自然是想打開快速融資通道,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16家企業中,很多通過定向增發方式融入資金,引入多方資源;而首家進入新三板的印刷企業四維傳媒,更是率先進行了新的嘗試——由“協議交易”轉入“做市交易”,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融資平臺。
就像前些年“是否上市”進入很多印刷企業的戰略考量一樣,“上不上新三板”同樣成為很多印刷人當前面對的成長命題。而放在預計長達5年之久的全球性經濟通縮“新常態”背景之下,新三板所隱含的發展命題,更有其緊迫的意義。
舉個例子。關注實業的A企業、同時關注實業與資本市場的B企業處于同一起跑線,3年之后,A企業營業額20億元,利潤1億元;B企業營業額15億元,利潤5000萬元,但市值200億元。在“新常態”時期我們都能預想到、并愈來愈深刻感受到的兼并重組大潮中,誰更有資源整合的能力?
我們正在步入的經濟新時期,很可能會從產品與產品的戰爭,演繹為資本與資本的戰爭。當此時期,從產品戰略到資本戰略的轉型,從產品思維到資本視野的拓展,都需要成為印刷經理人的必修課和迫切的實踐課了。
“如果新三板是龍門的話,鯉魚可以跳一跳。”能否成功登陸新三板;能否在登陸之后獲得機構認可、成功融資;能否踏準新三板轉板試點的新節拍……其實,從傳統行業出發的印刷企業,在新三板之路上還需經歷痛苦的蛻變與涅槃歷程。我們衷心希望已在路上和有志于此的企業走好,并助推印刷業構畫一個更加變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