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近年來民營企業屢屢發生破產事件,一些行業則更是處于水深火熱的破產倒閉潮之中。比如說在印刷包裝行業,僅江蘇、福建、廣東三地便有44家破產倒閉民營企業。而作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省,其破產企業的數量更是逐年上升。浙江省高級法院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理企業破產案件346件,審結269件,同比分別上升145.07%和265.79%。破產企業債務總額達到1595億余元,比2012年的243億元增長了近6倍。
同樣作為民營企業活躍的溫州市,在2007年至2012年間,溫州全市共注銷企業22481家、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25213家。這些僅僅是國內各級法院審結的有據可查的數據,而沒有走入司法程序,悄悄自生自滅的企業破產數量更是驚人。中國政法大學李曙光教授經過大量調研曾得出一個破產企業數據,全國每年約有75萬到80萬家企業退出市場,而在每年70多萬家退出市場的企業中,只有約2000家通過司法程序破產。
民企甚至是一些曾經名聲如雷貫耳的民營企業,為什么會走向破產邊緣?《中國民商》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專家等各界人士,梳理民企破產案例,探詢民企破產背后的問題所在,以及那些號稱“打不死”的民企生存之道。
破產邊緣的企業家
被逼上破產邊緣的不僅是中城集團,2015年2月3日,廣東惠陽印刷大王陳金水跑路。令其名聲大噪的倒不是工廠倒閉本身,而是陳金水一家50人組團跑路。
事實上,面臨破產的民營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跑路的老板多。比如中山市齊科照明老板在企業面臨破產之時,拋下員工跑路。深圳利和豐科技同樣因破產嚴重拖欠工資,拋棄公司一走了之。東莞永興電子和中山市華亮燈飾的老板跑路之時,更是將家屬全部帶走。
破產的老板們,空留下一堆爛攤子甩給政府和債權人。那么,破產企業老板壓力究竟有多大?以至于拋家舍業跑路而去?如果說有一個人能夠代表企業老板被逼至絕境的凄涼,則非史玉柱莫屬。
1997年1月,巨人集團經營危機出現,被逼向破產邊緣。史玉柱后來在回憶這段經歷時,形容自己當時猶如一頭困獸,甚至有過一死了之的想法。他說,“那個時候企業非常困難,公司里賬面上資金非常少。”
史玉柱當時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破產,二是拖著。史玉柱后來說,破產,政府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巨人當時的知名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巨人破產,那對珠海的投資環境是有很大影響的,我們跟政府官員談破產,政府不同意,說破產的事不能談。因此我們后來就沒有走破產的路,但是我們也救活不了,就說拖著吧,也只有這條路了。
史玉柱將拖著作為處于破產邊緣的巨人集團最后的生存之路,實際上有當地政府不想讓其破產影響大局的考慮。不管怎么說,后來的史玉柱還是通過腦白金東山再起了。
但并不是每家企業都有史玉柱的幸運,能夠東山再起,更多的企業則在破產之后銷聲匿跡,從此商場中再也沒有曾經的輝煌了。
另一個被破產邊緣逼至絕境的企業家,則是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民營企業,拐點發生在2006年,據中國乳業年鑒的公開數據顯示,太子奶在2006年銷售收入只有11.757億元,下降約34%。當時的李途純在年終看到銷售數字時,僅說了一句話,“我真該好好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