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跡象表明,外資這個倒插門的“洋高富帥”似乎與中國恩斷情絕了。
憶往昔,外資企業曾經風頭無倆
1977年的中國,工業已經癱瘓,農業倒退百年,教育幾乎停擺,人民陷入赤貧。鄧小平強烈地意識到要想帶動中國這輛生銹的“解放牌”汽車正常行駛,沒有雄厚的資本和國外的市場是絕不可能的。因此,為了讓外資甘愿冒著不可預知的政治風險來中國投資,中國政府給予了外資企業一些稅收方面的超國民待遇。
從1978年日本松下首家進入中國投資開始,外資企業迅速在中國生根發芽。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世界五百強企業爭先恐后搶灘中國,一時間外資企業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到2008年,世界五百強中已經有483家企業在中國投資。
根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的報告,在中國已經開放的產業當中,每個產業排名前五名的企業都有外資介入。舉個例子,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企業全部合資;電梯占全國產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廠商都由外資控股;家電,18家國家級定點企業中有11家與外資合作;醫藥,20%在外資手中;汽車銷售額的90%來自于國外品牌。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有21個被外資控制多數資產,也就是外資是最大的股東。
甚至連騰訊、百度、搜狐、攜程、阿里巴巴等紅極一時的IT企業均為外資所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