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難賺 部分外企撤華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在土地、人力、資源、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大量優惠政策,部分優惠甚至超過中國本土企業所享范疇。然而近些年,的確有部分外企開始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自2004年以來,各行業均有外資流出跡象,其中以2012年最密集,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從外資流出的方向來看,跨國巨頭多選擇將工廠遷回本國或一些東南亞國家,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遭遇挑戰。星巴克、福特汽車因為人力成本上升和制造成本增加將全部或部分產能撤回美國,阿迪達斯因生產成本增加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印度尼西亞,雀巢、達能因不敵本土企業競爭而縮小甚至退出中國市場。
過去幾年,跨國公司紛赴中國開展業務。成為一名外企白領,是無數中國大學生的職業夢想。可夢想正在褪色,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開始裁員。據中國歐洲商會的調查,去年在華裁員的歐洲公司比例從2012年的10%升至16%,而計劃增加長期僱員的比例從2012年的61%降至48%。今年有24%的公司計劃在中國削減成本,高于2013年的22%,而裁員正是外企在華成本削減行動的一部分。
外國公司削減在華投入,或是撤離中國市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錢難賺了。中國歐盟商會發布調查結果,2/3的大企業表示在華經營越來越困難,一半受訪企業認為在華“黃金時代”已結束。外資之所以難賺錢了,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受全球經濟形勢和中國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宏觀經濟減速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導致企業盈利減速。
二是人力成本上升,經過多年人均工資的增長,中國的人力成本比較優勢已經越來越小。越南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136美元,印度尼西亞約為129美元,而中國工人已達413美元的平均月薪,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
三是優惠政策取消,政策準入門檻提高。在稅收上,2008年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施行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來執行的再投資退稅、特許權使用費免稅和定期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面臨取消。中國東部的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富庶地區相應提高了投資門檻,對新進的外資企業,不但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甚至還對其產業類型、節能減排方面提出嚴格要求。
四是運營環境日益艱難、中國本土企業強勁挑戰。中國近期針對在華外企進行的反壟斷反商業賄賂調查,極大縮小了外企的尋租空間,過去強勢的商業運營環境變得緊張起來。同時中國正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大的本土領軍企業,這些本土企業更接近和了解消費者,與它們展開競爭是跨國公司不可回避的現實。
五大優勢持續吸引外資
部分外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是否就意味著外資的整體撤離呢?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公開表示,現在沒有數據來支撐這一說法,商務部正在研究相關外商投資的投入流出情況和貿易情況,尚無特別異常的變化。10月16日,在商務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沈丹陽再次強調,從市場因素看,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和增長最快的市場,外商沒有理由像個別評論所說的撤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