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市場上最賺錢的紙漿是溶解漿。其制造方法主要有酸性亞硫酸鹽法和預水解硫酸鹽法。這兩種方法在制備未漂漿用于漂白時都具有同樣的目的:(1)在纖維素過度降解發生之前減少紙漿中木素的含量;(2)使半纖維素發生降解便于在蒸煮過程中(預水解硫酸鹽法)或后期漂白過程中(亞硫酸鹽法)除去;(3)在漂白過程中控制纖維素降解到所需的粘度水平以便于后續操作,同時使產品達到各種終端應用要求的水平。
亞硫酸鹽法生產溶解漿的工藝條件與生產造紙用漿的條件差別較大,后者要求保留半纖維素以滿足紙張強度,而前者則要求除去半纖維素或者使其充分降解以便于在后續漂白過程中除去。
溶解漿和造紙用紙漿亞硫酸鹽法蒸煮條件的主要差別包括較快的升溫時間、較高的蒸煮溫度、較高的酸度和較低的結合酸(SO2)。試驗測得脫木素的活化能為22kcal/mol,半纖維素水解的活化能為28kcal/mol,纖維素水解的活化能為28~44kcal/mol,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低溫用于生產強度較大的紙漿,而為了生產溶解漿就需要較高的溫度來除去木素和半纖維素。較高的酸度和較低的結合酸,都有利于半纖維素的水解。
由于酸性亞硫酸鹽法蒸煮溫度較硫酸鹽法低,蒸煮的時間長,體系的pH值低,對設備的腐蝕性強,對樹脂含量高的木材不適合,使用該方法生產溶解漿的工廠越來越少。
預水解硫酸鹽法是在傳統的硫酸鹽法制漿前加一段酸預水解過程。由于半纖維素對堿的攻擊有抵抗性,致使傳統的硫酸鹽法制漿無法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溶解漿。為了用硫酸鹽法制備溶解漿,必須在堿法蒸煮前對木片進行酸預處理,在預水解過程中,纖維素對酸的攻擊有較大的抵抗性,而半纖維素則被降解為較小的分子(聚合度只有原來的30%),這樣在接下來的硫酸鹽法蒸煮過程中,通過剝皮反應和水解反應能很大程度的除去半纖維素。由于在酸預水解過程中,木素發生縮合,和傳統的硫酸鹽法蒸煮相比,預水解硫酸鹽法蒸煮的條件要苛刻一些。
早期用礦物酸(如硫酸、鹽酸)進行酸預水解,由于酸度較高,雖然半纖維素的脫除效率較高,但設備的耐腐蝕性要強,在水解條件過于激烈時,纖維素的降解也很嚴重,導致S10-S18值偏高。試驗發現用熱水預水解可以有效地降解半纖維素,由于半纖維素側鏈上的乙酰基和部分糖醛酸基的脫除,使體系的pH下降到3左右,產生自催化酸水解,纖維素對有機酸的穩定性遠高于無機酸,從而避免了纖維素的過度降解。
現有的硫酸鹽法制漿生產線稍作改進就可以轉變成預水解硫酸鹽法生產溶解漿。熱水預水解液的主要成分是半纖維素和少量木素,通過適當的技術處理(如膜分離)可以有效分離半纖維素。由于半纖維素是碳水化合物,燃燒熱值只有木素的一半,燃燒的經濟效益較低,對半纖維素進行深度加工,可以生產化工原料或生物能源。專家預測,今后的溶解漿廠將會最早成為生物質精煉的工廠,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