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的普及深刻影響著整個娛樂文化產業的生態。
如果說前幾年是文化產業的“換擋期”,那么如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擴散,則讓文化產業進入了一個“再換擋期”。在“互聯網+”概念出現之前,互聯網早已經滲入了文化產業領域,如網絡文學、游戲、視頻、微電影。
而“互聯網+”概念被提出之后,更是給各行各業指明了方向,BAT這些互聯網企業大舉進軍文化產業,阿里影業、騰訊文學、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相繼出現;游戲、旅游等各種文化企業、部門也憑借各自資源、技術優勢多元布局文化產業。
整個文化產業鏈變革在即,文化產業應如何抓住“互聯網+”,御風而行?
好內容的涌現需要足夠的激勵和開放的環境,互聯網為文化產業帶來了更多可能:互聯網的大連接為整個文化產業鏈帶來了新的動力,帶來了更多前期資金、 創新內容,做到了成本的控制、好內容的可復制以及更廣的傳播力,無論是從文化的傳播,還是文化“無形”到“有形”的轉化都帶來了顯著的提升。
“互聯網+”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互聯網不斷地滲透文化產業鏈的每一環,在經過這些年來互聯網界和文化界的不斷實踐,“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模式也逐漸清晰。
1、合作、融合
中國文化五千年底蘊,文化早已經根植于各行各業之中。而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都在向大平臺、大融合、大聯盟、大整合的方向發展。對于文化產業來說,要完成這樣的大互聯網化,則要從自身與互聯網融合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兩方面出發。
今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了加強與沿線各國的 文化交流、積極開展文化產業合作、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的新要求。原本就承載著幾千年中華文化內涵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 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2、創新
說到互聯網就不能不提創業。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經營模式也給了文化產業很多啟發。很多創新是建立在創業的基礎之上,文化產業也在圍繞著互聯網做創業, 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學習互聯網企業的創業模式,構建更加完善合理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3、大數據、大連接
文化藝術、創意設計,這些東西歸根結底都是“內容”,因此受歡迎、可獲取高額回報的好內容對于文化產業至關重要。大數據的出現讓這個問題變得更簡 單、更準確,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及時而準確地得到當下人們偏好,結合這些流行、偏好元素對內容進行創作和篩選,最后出來的內容總是不會錯的。
4、互聯網金融+文化產業
文化從不曾真正脫離金錢,若是從資本角度、金融角度去看文化產業,就要有產品化思維,把手里文化產業的項目、資源、資產設計成金融產品,有價值的金融產品才能夠獲得資本。前期,這些產品需要啟動資金,而后期的銷售也需要更多的渠道。
5、數字營銷
通過大數據和程序化平臺將富有新意、視覺效果炫酷的東西準確地傳達給大眾,還有現在的“粉絲經濟”、“粉紅經濟”等,通過口碑營銷實現更廣泛、更主動、更走心的營銷。譬如《大圣歸來》的口碑營銷效果大家有目共睹,“粉絲經濟”已是文化產業必須重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