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陳樹芬在中堂鎮東向村買下40畝地創立了東莞珠江特種紙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紙品”),主要從事特種包裝紙生產制造。2006年至2007年最高峰時,珠江紙品的年產量超過11萬噸,每噸毛利超過200元。
造紙帶來豐厚的利潤和稅收回報,可同樣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2014年9月,東莞市政府明確,2015年年底要全面引導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退出,助推水鄉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其中,造紙企業就是引導退出的重點。
按照政策,中堂環保專業基地外年審批生產能力在20萬噸以下的包裝紙生產企業和年審批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下的生活用紙生產企業都要退出水鄉。陳樹芬的珠江紙品便包含在內。
“因為我是中堂造紙協會的會長,政府說要起到帶頭作用,所以就主動先關停了。”陳樹芬說,2014年11月,為響應政府號召,他名下的珠江紙品成為中堂鎮內首家主動關停的“兩高一低”企業,為此他遣散了原有的200多名員工,并廉價變賣了工廠里的所有設備。
陳樹芬坦言,剛開始決定關閉紙廠的時候,他心里其實很焦慮,主要為空置出來的40畝廠房如何重新利用好、自己未來的事業方向該如何轉型而煩惱。
在眾多同樣面臨轉型困境的企業家中,陳樹芬算是比較幸運的。2014年12月,與珠江紙品保持多年合作關系的植坤找到陳樹芬,提出希望一起合伙投資,將空置下來的廠房改造為糧食儲備和深加工基地,以迎接國家要求地方增加糧食儲備所激發的商機。這讓陳樹芬看到了企業轉型的希望,兩人一拍即合便開始了廠房改造。項目分兩期投入,共1.5億元,據陳樹芬介紹,第一期投入7000萬元,其中有5000多萬元資金將來自政府對于其主動關閉造紙企業的首批財政獎勵。
如今重新來到珠江紙品的舊址,這里曾經的污水處理池已被夷為平地,新建的兩條糧食深加工自動化生產線取而代之。在另一旁,曾經用于特種紙制造的連片廠房已經看不到造紙所用的大型吊臂的身影,大批優質儲糧在多臺離心通風機及管道的保護下裝滿倉庫。
“以前我們每年排放的污水達5000多噸,光污水處理費用就占總成本的40%,現在我們儲備和加工糧食,不僅是污水零排放,還最怕水,擔心水會讓糧食變壞。因為用了自動化生產線,全部投產后用工也比此前造紙減少了很多。”談及轉型前后的變化,陳樹芬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