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無線傳感、4G智能手機、WiFi無線上網、遠程視頻、可視化交互等為代表的各種新型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信息的傳播速率、方式及元素正在發生著巨大的嬗變。
在人人都能成為“網中人”的今天,互聯網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社會的一種操作系統,“互聯網+”正以席卷之勢,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各行各業。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新技術及信息傳播方式所帶來的變化與挑戰,傳統紙質媒體該如何應對?筆者以為,傳統媒體在今天需要冷靜,“互聯網+”對傳統媒體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發展的契機,我們應該保持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優勢,需要不斷調整發展思路,以積極的姿態與策略加以應對。
從單媒體向多媒體演化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與嬗變,決定了多元媒介融合是新聞傳播業的主要發展路徑。筆者認為,所謂多元媒介的融合,是指前互聯網時代涇渭分明的傳播形態,在今天地球日益成為一個“數字村落”的年代,必須相對模糊各自的界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鑒、包含、整合的新興媒體理念,即各種媒介的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在這樣的理念下,傳統紙質媒體需要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框架,邁向多元媒介融合,即在堅持辦好原有紙質媒體基礎上,開拓網絡電子版、手機版、網絡互動BBS等新型信息、新聞的傳播途徑,以彌補紙質媒體傳播的不足,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這種融合不僅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還可以優化內部管理、活化新聞從業人員的創新性與資源配置,使傳統紙質媒體的投入產出效果達到最大化。
網絡時代是一個交互、交流的時代,微博便是這種互動、交流、溝通方式的最佳載體,受眾廣泛參與是網絡等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傳統紙質媒體需要轉變理念,有所作為,在邁向多元媒介融合的同時,迎合與引導廣大讀者參與、互動的潛在需求,這樣可以不斷開拓讀者群,擴大紙質媒體的影響力。相關研究也顯示,良好的閱讀互動,可以有效激活讀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深化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進而引發讀者對閱讀媒體的依賴或喜愛。所以,紙質媒體需要深入把握一些熱點報道,拓寬傳播視角,通過官方微博、網絡平臺等,及時回應讀者的互動需求,并在滿足讀者參與互動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紙質媒體的影響力。
發揮紙媒優勢,找準發展定位
網絡為人們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對于社會意見的反映、公眾訴求的表達、社會監督的形成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同時應該看到,伴隨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出現了有待克服和解決的問題,尤其是由于網民的素質及其表達方式參差不齊,各種信息讓人難辨真假,而紙媒作為一種最古老、存在時間最長的媒體形式,更是早已為人們廣泛接受,在社會的信息傳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公信力已得到民眾廣泛認可。
作為傳統的新聞媒體,紙媒有一整套嚴格的新聞采編標準和采編流程,這在現今的信息生產領域里也是稀缺的,這些恰恰是傳統紙媒的核心優勢。據尼爾森關于“全球廣告信任度”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報紙的信任度為58%,遠高于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媒體。由此可見,報紙在社會公信力、權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媒體應整合資源,找準定位,全面發揮優勢,充分挖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把握契機,不斷發展。
從滿足淺層發布走向深度報道
紙質媒體歸根結底是一種“注意力經濟”,面對網絡信息多元化的挑戰,最為關鍵的還在于做出高質量的新聞吸引讀者。如今,人們每天接觸的信息成千上萬,閱讀口味已不再是單純滿足獲知新聞事件的五要素,更不是只被動地接受,他們有著自己的邏輯判斷、價值取向,希望多了解一般新聞事實背后的真相,樂意接受多角度的分析與深度剖析。如果一個媒體在報道中僅滿足于人云亦云,就會缺乏競爭力。傳統媒體必須走出原有的簡單“呈現事情五要素”的那種淺層次新聞報道,在報道新聞時加強策劃。做好有分量的深度報道,意義很大。
鮮明的態度、觀點和對事件的認知水平是深度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傳統媒體要對各類新聞信息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優化、再創作,抓住廣大讀者關心的一些熱點新聞進行系列、深度且具有互動性的報道,比如邀請相關專家作詳細、權威的解讀,或利用網絡媒體,加快時效性較強的新聞更新、報道。紙媒要做好新聞深度報道,從發現問題到策劃、組織報道,再到版面體現,各個環節都應積極配合,從而產生最佳的社會效果。這樣就能使讀者通過多媒體、多角度了解到更多的新聞真相,滿足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