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點幾下鼠標,心儀的商品一兩 天就送到自己手上,在網購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快遞垃圾”。據國家郵政部門發布的數據表明,僅2015年,青島市快遞業務量達到 1.6億件,由此產生的快遞垃圾達到數萬噸。快遞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其衍生出來的“快遞垃圾”如何處理?消費者手中的快遞包裝物能否做到回收再利用?
過度包裝的爭議
拆開紙盒包裝,然后是塑料薄膜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內層,在用剪刀小心拆開了三層外包裝后,李華才終于見到了自己網購物品:一管食指長度的唇膏。
“就這點小物件也要用上一個盒子,我自己都覺得浪費。”李華有些無奈。作為網購大軍的一分子,李華坦誠自己幾乎每周都要網購一兩件商品,而每次拆包裝都是一件大工程。“易碎的商品倒也罷了,就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至少也是兩三層。”
大多數被采訪的市民都表示其收到的快遞包裹里充斥著大量的塑料泡沫、紙團,再加上外包裝的膠帶。
但對此,快遞公司卻有自己的“無奈”。四川路一處快遞點的工作人員表示,一般的快遞都用塑料袋包裝,至少也是兩層;再就是紙盒。主要是為了防止運輸 過程中的破損。“發生破損問題就麻煩了,到時會找到我們賠償。肯定是寧愿多包一點,空隙處還要用碎泡沫或者報紙填充,最后再用膠帶把紙箱包嚴實。”
這種想法代表了大多數快遞經營者的態度。為了避免快遞件在運送過程中的損壞,減少由此引發的糾紛,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都選擇了多層包裝,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青島市快遞量達到1.6億件,且這個數量還在上升。
拆掉的快遞包裝去哪了?
王鑫雨是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她告訴記者,宿舍里的同學幾乎隔三差五都會收到快遞。“之前大家每次都會把包裝快遞的紙箱收集起來再定 期賣給回收站。”但是她注意到,最近收廢品的人少了,快遞紙箱只好隨手扔到垃圾桶里。“原來我們一般攢上幾個月然后賣一次,可能有十幾塊錢,然后我們一般 就是當舍費。現在真是沒有多少錢了,好像收的人也比較少了。所以現在大家拆了快遞以后基本上都扔了。”
在位于臺西二路附近的一個廢品收購點。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從各處搜集來的廢舊紙盒,一些拉著廢舊紙箱的車輛絡繹不絕地來到了這個回收點卸貨,每輛車上都少不了大小不一回收的快遞包裝紙盒。
“平時這些快遞包裝垃圾都是直接被扔進了垃圾箱里,我們就從這些快遞包裝里回收一些有用的,拿到廢品回收點賣。這些包裝里面我們只回收紙殼,至于塑料袋,回收點也不要。”附近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大量“快遞垃圾”的背后是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環保人士劉亦男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從環境污染來看,目前快遞包裝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大多 都是不可以降解的,比如這個快遞膠帶和填充泡沫,往往連收廢品的人都不要,只能是消費者直接把它扔掉。那么隨著我國快遞行業發展,問題肯定會越來越嚴 重。”
快遞回收該靠誰?
根據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了解,目前針對快遞垃圾并沒有專門的回收渠道,絕大多數仍是將其劃分為生活類垃圾,采用填埋或焚燒處理,其中部分可回收的紙盒會有回收公司進行再利用。
隨著廢品回收的價格一路下跌,回收企業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很多企業把目光投向廢舊汽車、廢舊家電等價值更高的項目。嶗山區一家規模比較大的回收企 業經理霍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廢紙回收市場價越來越低,今年他們已經不再上門回收快遞紙箱這樣的廢紙了。“以紙盒子為例,紙盒子我們最高時候一噸的話能賣到 一千七八,現在我兩毛錢收來我能賣四毛,就算翻了倍才掙兩毛錢,兩毛錢再算上我這人工上門成本、運輸成本,再加上我分揀打包成本,基本是劃不來的。”
事實上,即便有企業回收,大量快遞包裝箱也難以產生再利用價值。市南區環保局郭先生介紹說,快遞的包裝材料一般有紙箱和塑料兩大部分,紙箱可以回收 再利用,而塑料大部分用回收料制作而成,里面要加炭黑和避光保存的一些東西,隨意丟棄不可降解,焚燒又會給大氣或土壤產生危害。以透明膠帶為例,這種膠帶 紙的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在土壤中至少要經過100年才能自然降解。
國務院辦公廳曾在2009年1月發布了《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然而,記者在本市一家知名快遞公司網點暗訪發現,這一系列標準和規定執 行得并不到位。此前有快遞企業嘗試過回收快遞包裝物,但是本市一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快遞企業回收并不現實。“我們有簽收率,每天在幾點之前必須 達到要求,而且這空間還有限了,因為車里還有貨了,你有盒子也沒地方放。”
鑒于此,有業內專家指出,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國家的通常做法。只靠快遞企業、行業協會或者一些公益組織很難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明確主管單位。采取一定措施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才能從根源上解決。一些環保組織人士也呼吁,要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