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宣紙收藏越來越火熱。這一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書畫紙似乎被喚醒了,成為收藏界黑馬,拍賣價格一刀比一刀貴,坊間更流傳“藏金不如藏紙”之說。
收藏家的“新寵兒”
從文房走向集市、走進拍賣會,宣紙不再只是文人墨客房中寶,更成為收藏界、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近年來,收藏熱帶動書畫市場的繁榮,導致高檔宣紙消耗量增大,名牌宣紙的價格 在不斷上漲,自2010年以來,宣紙頻頻調價,價格翻了一番還多,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李遇春認為,宣紙本身是消耗品,老宣紙更是用一張少一張的稀缺資源,沉淀來下的就更是書畫名家的追求,所謂 “名家用好紙”,收藏宣紙是大勢所趨。
2010年進入拍賣場以來,宣紙的價格攀升非常快。中國拍賣行協會數據顯 示,2011年3月,中國嘉德拍賣會上,8張舊宣紙以20.7萬元成 交。2012年5月2012年,都市聯盟拍賣會上,150余刀以“紅星牌”為代表的陳年老宣紙拍得265.7萬元,其中一刀紅旗牌棉料正牌四尺單宣成交價 為10.12萬元;一刀1996年紅旗牌特凈八尺疋以4.83萬元成交;一刀紅星牌1984年國家質量金獎宣紙成交價為18.4萬元;一刀“紅星牌”公私 合營時期四尺黃料夾宣更是以43.7萬元成交,所有標的百分百成交,創下多項新紀錄。
憑什么一紙千金?
近日,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紅星宣紙廠)董事長胡文軍對媒體表示,低于1000元一刀紙的絕對不可能是宣紙。對此,很多人疑惑宣紙歸根到底也只是紙,憑什么一紙千金.
作為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紙,宣紙“始于唐代、產于涇縣”,已有1500多年歷 史,其制造工藝相當復雜,以涇縣及其周邊地區的青檀樹韌皮和沙田稻 草做原料最佳,并且經過原料加工、抄紙、曬紙到剪紙等100多道傳統工藝,生產周期長達2年。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等特點,被視為 “千年壽紙”。
宣紙因稀缺性與獨特性逐漸被國內外政府組織所重視。2006年宣紙制作技藝于2006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此,宣紙收藏開始受歡迎,并逐漸步入美好時代。
目前,涇縣生產宣紙的企業只有14家,以紅星、汪同和、汪六吉等最為有名,其中“紅星牌”宣紙是唯一三次獲得國家質量金獎的品牌。全球市場上宣 紙生產量僅900噸,產量低、制作工藝精良、存放時間久遠的特種宣紙越來越受到追捧,價格走高。2011年至2014年,紅星牌宣紙價格三次上漲,漲幅均 在30%左右。
李遇春表示,宣紙銷售價格每年都有明顯增加,一方面原因在于,宣紙從原料加工 到成紙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長期以來宣紙生產技藝全靠師徒傳承, 世代相傳,專業人員越來越稀少;另一方面,近年來,青檀皮需求缺口不斷加大,原料價格上漲,加之勞動力匱乏,生產條件艱苦,這份古老技藝的生產成本不斷攀 升。
如何淘到好紙?
隨著宣紙走紅,市場上也出現許多“渾水摸魚”的假貨、次貨等。對于普通收藏者或投資者而言,如何淘到真正具有收藏價值好紙才是關鍵。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借技術交流竊取了我國宣紙制作工藝,但生產出來的宣紙始終不如涇縣宣紙好,不得不承認“世界宣紙,中國安徽第一”。日本人只知道宣紙十分好,卻不知道宣紙“除卻涇縣不是家”。
據了解,生產宣紙的條件相當苛刻。哪怕是國內其他地方,缺少了涇縣獨特的氣候 和地理環境成長的青檀皮以及涇縣特有山泉水和傳統工藝,生產出來的 宣紙都與涇縣宣紙差距很大。2002年,為保證宣紙的質量與特色,國家開始對宣紙原產地地域產品進行保護,紅星、汪六吉、汪同和等首批獲準使用宣紙原產地 域產品專用標志。
普通收藏家如何鑒別普通書畫紙與宣紙.李遇春表示,一可用肉眼分辨法:拿起紙 對著光亮透視,會發現紙面上密布的云朵上有絲狀檀皮纖維,以及燎草 的筋絲。二是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于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宣紙能清晰的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三 是撕裂法:把宣紙和書畫紙分別沿著縱向撕開,宣紙呈現出非常明顯的雙層,揭開的寬度有2-3厘米,而書畫紙則是單層,即使有也很不明顯。此外,鑒別紙要慎 重,著墨與撕裂都可能對宣紙的收藏造成影響,像紅星牌宣紙每一張都有國家認證和防偽證書,便于查詢鑒別。
好的宣紙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但并不是所有宣紙都具有收藏價格與意 義。宣紙分為生宣、熟宣。生宣要久藏,色澤更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韻味。熟宣是配染膠礬的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脫礬,會出現局部滲墨的現象。
從這幾年拍賣成交數據可見,同年的紙,藏家們更為青睞大紙、特殊品種和題材宣紙。李遇春表示,具有紀念意義的宣紙確實更值得收藏。而像紅星牌這類大品牌宣紙,多具備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等特點,質量與升值空間都是上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