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距今已近2000年的歷史。在此次邊交會場館臨滄市8縣(區)主題館里,小編被一種藏著花兒的紙吸引。據介紹,這種紙是在耿馬孟定延續至今的民間手工造紙——芒團紙,它的制作仍然傳承著東漢時期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稱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是迄今為止工藝傳承最為完整的手工造紙技術。2006年,芒團紙被國家文化部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介紹,在芒團當地制作芒團紙這門工藝只傳女,不傳男。無論是浸泡、蒸煮或是捶打,還是抄紙、曬紙或砑光,都是女人在做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男人除了能夠幫忙采料購料外,其他工序都由女人完成。
芒團造紙的原料也很特別,被稱為“構樹皮”,傣家人叫“埋沙”。生產過程分為5步流程(浸泡、蒸煮、搗漿、抄紙、晾曬),11道工序(采料、曬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滌、搗漿、澆紙、曬紙、砑光、揭紙)。經過層層加工制作出的芒團紙具有紙質堅韌潔白、柔軟光滑、久存不陳、防腐防蛀、力撕不破的特點,所造的紙被舊時官府用來頒布告示及公文行文,佛寺用來抄寫經文,如今也被銀行用來捆扎人民幣,茶葉集團用來包裝普洱茶,騷人墨客用來寫字作畫,民間用來剪紙刺繡、裱龍糊鳳等等,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昆明以及 泰國、緬甸等地。
近年來,耿馬縣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努力發展芒團村手工造紙產業,在手工造紙產業合作社的組織和帶動下,通過積極開拓市場,并根據市場需求開發適合現代人需求的產品,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和銷售。芒團村手工紙年產量由原來的60萬張增加到100萬張,實現銷售收入150萬元,比2015年增長80萬元,造紙產業逐步成為了芒團村村民家庭經濟收入的基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