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計劃是,到2025年,全市竹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規模,成為全國竹產業和造紙行業的主陣地。”這是赤水市副市長袁貴平接受采訪時透露的全市竹產業的錨定目標。
赤水,黔北門戶,竹產業被市政府定于首位,政策暖流護航,使赤水竹木類加工企業逼近300家,竹產業產值也超過74億元規模。按照構想,赤水將在貴州打造一個200億級以上的主板上市公司和貴州第一家林業產業上市公司。
做大做強竹企業,既是赤水依托特有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迫切愿望的折射,也有賴于更多頭部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的參與和共建。如何培育和吸引更多企業主體,如何帶動產業鏈條共赴高端,都在擺在赤水面前的重要課題。
但要想真正做大竹產業,更為標準化、高效率的工業助力才能事半功倍。
貴州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不少A股公司都有交集。它是山鷹國際的重要竹漿供應商。圣濟堂借殼后,此前赤天化紙業的部分高管如今已經“轉場”圣濟堂任職。在赤水竹產業發展過程中,赤天化紙業已經成為“以竹代塑”的先鋒力量。
在公司現場看到,竹原料堆積如山,經過發酵、漂白等20多道工序,變成一捆捆原紙。這里是目前世界上工藝技術最先進、單系列產量最大的竹漿生產企業,紙漿產能36萬噸/年,年度產值超過20億元。這些紙漿有的制成抽紙、餐盒、雞蛋托;也有的借助科技創新走向高端。
2018年起,聯想集團在部分筆記本電腦包裝中,采用赤天化紙業的竹漿板做起工業包裝,這在電子信息行業尚屬首次,打破了行業近十年新材料、新技術缺少突破的歷史。目前,“以竹代塑”的已經形成了可復制的“綠色”經驗,帶動了越來越多企業使用新型竹纖維材料工藝。
赤天化紙業總經理王宏偉介紹,“以竹代塑”大勢所趨。“當時有美國產業人士看到公司產線非常驚訝,沒想到竹子能造紙能做漿。與木材資源相對緊張相比,竹子代表的植物是2-3年就可以長成,且主要生長在中國;即使最后丟棄掉,也可以堆肥。”今年,我們將在商用產品上做全部導入。初步核算的結果是,減少塑料使用1500噸,相當于減少1億瓶礦泉水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