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包裝印刷—廠的膠片輸出已經形成了標準化、數字化的生產模式,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員素質、設備穩定性、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響,有些環節并沒有真正體現標準化、數字化的內涵。
在印刷廠,膠片輸出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首先打開照排機和膠片處理器,預熱30分鐘,然后輸出21級灰度膠片。然后用網點密度計檢測膠片上各級網點值是否在規定范圍內,合適則開始正常工作;如果不合適,需要重新調整顯影條件,重復輸出21級灰度膠片。
不過報紙印刷廠的日產量挺大的,剛開始的膠片產量也比較正常。隨著膠片產量的不斷增加,顯影液的濃度逐漸降低。雖然顯影劑補充裝置在工作,但隨著顯影時間的延長,膠片的顯影質量下降。
由于任務繁重,為了保證任務的按時完成,操作人員往往拒絕處理,或者干脆直接在顯影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顯影劑繼續工作。有些操作人員甚至提高顯影和定影溫度來加快顯影速度,以便按時完成生產任務。
膠片是印刷的基礎。如果膠片質量不好,很難保證最終印刷品的質量。從上述情況來看,影響膠片輸出質量的主要因素是膠片沖洗過程。在大部分報社印刷廠,由于任務重,時間緊,相對來說打孔機總是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因此,印刷廠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膠片處理器數量,以保證膠片質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