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倉儲物流的發展,對于如何實現有效的庫存管理,專業人士也進行了各種課題研究。
目前較為熱門的就是“JIT庫存管理方法”。那么,什么是JIT庫存管理方法呢?
JIT庫存管理方法的含義
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簡稱JIT),又稱作無庫存生產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
JIT的目標之一,就是減少甚至消除從原材料的投入到產成品的產出全過程中的存貨,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產流程。
在JIT體系下,產品完工時正好是要運輸給顧客的時候。同樣,材料、零部件等到達某一生產工序時正好是該工序準備開始生產之時。
沒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購入庫,沒有任何不需要的產成品被加工出來,所有的“存貨”都在生產線上,由此使庫存降低到最低程度。JIT庫存管理即采用JIT生產方式的庫存管理模式。
JIT實現目標
JIT生產方式將“獲取最大利潤”作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將“降低成本”作為基本目標。
在福特時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單一品種的規模生產來實現的。但是在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情況下,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此,JIT生產方式力圖通過“徹底消除浪費”來達到降低成本這一目標。
所謂浪費,在JIT生產方式的起源地豐田汽車公司,被定義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產因素”,也就是說,不會帶來任何附加價值的因素。任何活動對于產出沒有直接的效益便被視為浪費。
這其中,最主要的是由生產過剩(即庫存)所引起的浪費。搬運的動作、機器準備、存貨、不良品的重新加工等都被看作浪費。同時,在JIT的生產方式下,浪費的產生通常被認為是由不良的管理所造成的。
比如,大量原物料的存在可能便是由于供應商管理不良所造成的。因此,為了排除這些浪費,就相應地產生了適量生產、彈性配置作業人數以及保證質量這樣三個子目錄。
JIT的目標是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具體要達到以下目標:
1、質量目標:
廢品量最低:JIT要求消除各種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達到最好水平。
2、生產目標:
庫存量最低:JIT認為,庫存是生產系統設計不合理、生產過程不協調、生產操作不良的證明。
減少零件搬運,搬運量低:零件送進搬運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裝配件運送量減少,搬運次數減少,可以節約裝配時間,減少裝配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機器損壞低、批量盡量小。
3、時間目標:
準備時間最短:準備時間長短與批量選擇相聯系,如果準備時間趨于零,準備成本也趨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極小批量。
生產提前期最短:短的生產提前期與小批量相結合的系統,應變能力強,柔性好。當然,不同目標的實現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JIT與傳統存貨管理模式的比較
1、JIT與傳統存貨管理模式的比較
傳統方式下,生產往往是按預測的需求編制的固定計劃進行,是一種需求推動式的系統。一方面,為了保持生產的不間斷,會保持大量的在制品庫存,另一方面,由于市場需求狀況的變動,也會使產品大量積壓,形成產成品庫存。
JIT生產只在有需求時進行生產顧客需要的數量。每一個工序只生產下一工序需要的產品,除非下一流程發來信號,否則不進行生產,且生產需要的材料和零件適時到達。拉動式系統重視市場的反應,使企業只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極大地降低了存貨成本,使零庫存成為可能。因此,無論從外部市場還是從存貨成本的視角來看,拉動式管理無疑是優于推動式管理的。
2、JIT存貨管理否定存貨存在的合理性
這是JIT管理模式與傳統存貨管理存在差異的關鍵與根本所在。傳統觀念是以存貨存在合理為前提的,它認為企業為了保證生產連續進行,必須準備足夠的原材料,以防止供應短缺影響生產;留有一定量的在制品以防止生產過程中的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停工;儲備相當數量的產成品以防止顧客的急需,因而肯定企業持有存貨的必要性。
在JIT模式中,存貨則被看成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存貨可以掩蓋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掩蓋企業生產效益低下的問題,遲滯企業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等等。
3、JIT存貨管理強調對適時能力的要求
適時能力是衡量一個公司對顧客需求的反應能力的尺度。傳統方式下,公司通過儲備存貨來確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貨。準時制JIT模式通過縮短生產準備時間、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采用單元制造方式來縮短公司的生產周期,以此提高公司按要求日期交貨的能力和對市場快速做出反應的能力。
在JIT模式下,任何一道工序都要求在必要的時間內取得必要的、需要加工或裝配的零部件,要達到“只在需要的時候,生產所需的產品”的要求并按時交貨,顯然就強調企業一定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