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戰略要落地,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提升,必須具體地落實到價值形成的每一個環節或活動上。而采購是價值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企業與供應市場交互活動的載體,也是企業的成本中心。通過提升采購管理環節可以擴大企業利潤空間、形成和創造新的生產力、降低企業總成本,最終達到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一、傳統采購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般來說,企業的采購材料成本占銷售成本的50%左右。對企業而言,目前面臨的主要采購問題有:
(1)訂單周期短。企業需要快速響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一般采取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模式,并要求快速的訂單周期,這使得計劃管理非常困難。由于采購周期較短,零部件的質量要求很高,生產經常受制于采購物料的配套情況和質量狀況。
(2)物料品類多。產品型號多,產品需求個性化設計,產品更新換代快,工程數據管理起來又復雜,經常要進行工程變更。由于采購品種多,手工的操作根本無法做到采購的及時和準確。經常發生人手緊張、加班加點的情況。
(3)采購管理成本高、風險大。企業在采購過程中,往往需要獨自承擔供應商選擇、評價、洽談、產品試用、小批供貨、問題處理等所發生的費用。
(4)議價能力低。單個企業采購物品的需求量相對較少,無法進行大批量的采購,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直接導致在與供應商議價時,企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獲取議價主動權的機會少,需要在增加首付款比例、縮短付款時間、自行提貨等條件下,才能獲取采購價格優惠。
(5)采購數量不能精確。由于采購問題造成的生產缺料或采購過剩,導致影響生產進度和庫存積壓的情況嚴重。
(6)供應商監管不足。企業無法準確及時地了解跟蹤采購件的到貨情況,從而無法及時對供應商進行催貨,延遲了銷售訂單的交貨。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缺乏合作和信息共享,供應商不能對采購部門的要求實時響應,采購部門對采購部件的控制只能通過事后把關,這樣做的風險性較高。
二、從傳統采購到智慧供應鏈采購的四大轉變
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工作需要做到5個恰當:恰當的數量、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恰當的價格以及恰當的來源。智慧供應鏈采購與傳統采購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從靜態數據向動態數據的轉變
傳統的采購大都是基于靜態的數據,生產實際中主要是在運作成本上保證采購部件成本較小,并能夠及時到貨保證生產的有效運行。智慧供應鏈在綜合以上的因素基礎上,根據部件采購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計劃(ERP)中的動態的生產經營數據,制定了實用可行的階段性方案。首先銷售訂單依據產品清單展開采購物料,再依據智能算法選取批次計劃的采購路線作為生產準備計劃發布。然后根據確定發布的周計劃與線性規劃模型確定每周批次供應商部件采購量。
(2)從信息不透明向信息共享的轉變
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企業與用戶、供應商之間缺乏合作,不能實現信息共享。信息的傳遞大部分依靠書面的合同、發票等單據,不利于信息流的集成。智慧供應鏈將通過建立公共數據庫實現信息透明化,使任何時間點的定單都進入公共數據庫,讓供應鏈中所有成員企業能夠及時了解,確保供應鏈中的上游企業及時進行采購活動,保證下游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運作。
(3)從內部采購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的轉變
傳統的采購管理與供應商之間缺乏合作和信息共享,供應商不能對采購進行實時響應,采購部門對采購部件的控制只能通過事后把關,風險較高。智慧供應鏈的采購管理通過向外部資源管理轉變,把采購業務活動的事后把關轉變為事中控制。
(4)從單獨采購向聯合采購的轉變
企業采購中的弱勢地位主要是因為采購量少,企業要想轉弱為強,靠單一企業難以實現,可通過企業合作,走聯合采購之路。聯合采購是指不同企業聯合起來,形成采購同盟,將單個企業的分散訂單集合起來,積小單為大單,以團購方式向外界采購產品,使采購方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三、智慧供應鏈采購優化的具體內容
(1)物料精細化智慧管理
智慧供應鏈系統建立科學、統一的基礎編碼體系和信息化平臺,保證編碼的唯一性。規范的基礎資料體系(物料編碼、供應商編碼、客戶編碼、BOM資料等等),資料,可供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共享,為規范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礎。企業基礎數據清晰、明確,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溝通效率大大提高,為企業精細化的管理打下了基礎,大幅提高了基礎管理水平。
智慧供應鏈在最終產品銷售量預測的基礎上,進行采購。智慧供應鏈為每一個銷售產品都準備一個注冊數據庫,通過數據庫來提取用戶購買行為的相關歷史信息,并將其與用戶的業務信息進行整合。再利用模式識別技術來分析這個巨大的數據庫,進而非常精確地預測個體用戶未來的購買模式。這些信息不僅能夠讓銷售團隊能夠瞄準具體的潛在用戶,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滯銷產品的庫存。
智慧供應鏈可以根據物料的ABC分類法則,智能地把采購部件分為重點部件、次要部件、非重點部件,然后針對不同類別的部件再采用不同的采購策略。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簡化采購執行過程,縮短采購周期,并間接降低企業庫存,減少資金占用,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優勢。
(2)采購流程智慧管理
智慧供應鏈對采購和銷售流程都能夠實現很好的控制。隨時監測采購到貨情況和查詢付款情況。產品售出后可以隨時了解銷售回款狀況,對應收款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成本管理方面,系統的實施有效的降低了產品成本。在財務上,核算明細,責任明確,使財務控制有的放矢。同時,財務分析使管理者實時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加強了控制,降低了財務風險。
智慧供應鏈的豐富的查詢統計功能使得采購決策者可以及時的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在此基礎上更有效和快速的做出決策。智慧供應鏈整合了業務管理過程,實現了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在數據層的統一,完美的實現了業務和財務的一體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智慧供應鏈,財務、營銷、物流實現了信息一體化,自動驅動的工作流,把財務、銷售、物流等各個部門的關鍵崗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效增強了員工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供應商智慧監管
供應商管理從供應市場調研與歷史數據分析開始。智慧供應鏈不斷地尋求最好的供應商,最好的價格、服務或某個價格和服務權重的組合,實現最佳的成本節約。智慧供應鏈更加強調對供應商的評價、選擇、管理。針對重點部件的采購,選擇合適的供貨商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供應商的評定與考核采用等級制,根據供應商交貨的時間、質量、數量、價格和合同履約情況等指標把供應商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等級。智慧供應鏈可以把長期合作伙伴的相關信息存檔在供應商字典里,并對其進行專門的維護。
(4)招投標智慧管理
智慧供應鏈還能夠提供投標、開放式拍賣、反向競拍、私密拍賣等功能,可以處理報價申請或密封式投標。通過減少工作中需借助電子表格和電子郵件的環節,從而實現效率更高與更安全。再借助于加密信用卡技術,可以通過因特網進行采購。所有電子采購工具共享一個數據庫,共同受安全和審計保護,這樣可保證網上采購的實施。
智慧招投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供應商不僅可以競價,還能向買家展示其他具有戰略意義的要素:如自身產品的質量、服務、交貨時間等,來進行競標。采購部門在尋求最合理的價格的同時,還需要了解投標供應商是否能夠達到對質量、交貨、技術標準的嚴格要求。智慧招投標能夠確定價格之外的關鍵參數,讓采購部門能更全面地了解相關信息。
針對特定市場和產品,智慧供應鏈采用精密成本模型。這個模型能夠讓采購部門去關注那些關鍵的成本動因,把握總成本對自身產品產生的影響。通過這個模型采購部門可以更少地依賴談判,而更多地借助信息,從最合適的供應商處采購最合適的部件。
(5)采購風險智慧管理
風險管理技術是金融業較為常用的工具。借助這一工具,采購部門可以對采購成本進行回歸分析,與供應商的談判就可以做到以最高限價為基礎。這些價格上限讓采購方可以采用批量采購合同,這樣有利于整體利潤的提高。可以幫助采購方解決需求、供應、價格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不穩定所帶來的問題。采取風險管理工具量化風險和變化出現的可能性,這讓采購方能在更長的時間跨度內管理風險。
因為不能夠準確地預見暢銷產品的價格什么時候會攀高或回落。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采購方不愿意長期給供應方支付溢價。這時候,采購方可以使用風險管理工具來應對不同的情形。對市場波動進行模擬,以減少長期采購合同的風險。風險管理工具能幫助采購部門鎖定大型供應商,保證關鍵部件的可靠供應,同時仍保有一定份額的庫存。
風險管理工具可以分析預測的準確性,幫助采購部門更好地把握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通過了解市場將如何波動,確定合同的采購量。即使是合同組合,估價工具也會考慮到市場和供應條件的波動、需求和市場價格的起伏。在一定的采購量之內,不管出現什么意外,采購部門都有較大把握企業可以隨時采購到某些部件。這樣,企業也能夠向供應商爭取折扣,因為采購量已經確定,企業就要自己承擔風險。將風險從供應商處轉移至生產企業,也就降低了供應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