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關閉三家大型工廠,韓國企業究竟怎么了?繼北京一廠賣身,二廠關停后,網上再次傳出北京現代最新最先進的重慶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廠家給出了“N+1+8”的裁員賠償方案,其中“N”是工作年限,“1”是一個月工資金額,“8”是8000元撫慰金。
自從韓流式微、國潮興起后,在華韓國企業全線敗退中國,品牌力也在中國市場煙消云散。看來,掐住韓流,就掐斷了韓國產品的命脈。
現代中國三年關停三座工廠
2002年,面對中國入世的契機和開放的環境,現代汽車大舉入華,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和現代商用車三大車企全面鋪開。借助風靡一時的韓流影響,包括現代汽車在內的韓國品牌在中國大陸所向披靡,無往不利。
從2002年入華,現代只用了11年就實現銷量破百萬,而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分別用了26年和20年。受此鼓舞,北京現代一口氣投建了五座工廠,分別是北京順義一、二、三工廠以及河北滄州、重慶整車生產工廠,年產能達165萬輛。
只可惜,俟重慶工廠于2017年建成時,韓系品牌在中國早已流水落花春去也,風光不再。
2021年,北京現代將位于北京順義的一工廠出售給了理想汽車,在出售之前,現代一工廠已經在2019年3月份就停產了。2021年9月,北京現代將賣二工廠的消息曝了出來,傳聞在與小米汽車接洽。雖然至今沒有后續進展,但第二工廠停產的消息已被媒體多所曝光。
兵敗如山倒!不曾想,第二工廠還沒著落,又傳重慶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其實,早在去年12月份,有知情人士就透露北京現代位于重慶江北的工廠已經停產了,大部分工人都開始放假。
流水落花“韓流”去也
三家工廠停產后,北京現代產能降至70萬,而其2021年的銷量不到40萬,2022年預計更低,看來現代汽車的關廠還停不下來。經歷了2002-2012在中國的黃金十年后,韓國現代汽車緣何在中國市場迅速崩解呢?
有人說,韓系車的沒落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崛起所致,這個理由太過牽強,它無法解釋日系、德系車依然強勢的現狀,也忽視了韓系車在全球風聲水起的事實。在包小編看來,根本原因在于韓流在中國被遏制。
論產品力,現代汽車其實絲毫沒有減弱。韓系車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在歐洲市場,韓系車今年一季度市占率首次躋身前三。而一季度歐洲汽車市場銷量為275萬輛,同比減少10.6%,韓系車銷量卻逆勢增長21.3%至27萬輛,市占率達9.8%。在美國市場,一季度汽車銷量同比減少15.8%至328萬輛,而韓系車銷量達32萬輛,僅下滑3.7%,相較通用、福特和豐田等競爭對手降幅相對平緩。2021年,現代集團全球汽車銷量正式躋身全球前三。
我們來看一篇2012年英國路透社的報道,憑借《江南Style》轟動全球的PSY以及其他韓流巨星顯露著巨大的國際影響力,三星手機與現代汽車等企業的觸角迅速遍及全球。而各國民眾為了買最新款三星手機,甚至愿意排好幾天的隊。韓國明星的演唱會,場場爆滿,就連韓國食物都火了起來。
2014年中國減少韓劇進口,2015年中國開始限制韓流,2016年禁韓令出臺,對韓國品牌造成了致命一擊。從此,曾經紅極一時的韓國化妝品、服裝、手機等潮品在中國市場一潰千里。
很明顯,韓系車市場的土崩瓦解,根本原因在于韓流在中國被遏制導致其品牌力消失。
開放與包容的中國更美好
過去十年,隨著經濟的崛起和文化的自信,勵精圖治的中國政府試圖改變過去只做產業鏈末端代加工的地位,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事實上,以華為、小米、聯想、海爾等為代表的民族品牌,一度在國際市場上攻城掠地,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
然而,在這一進程中,我們似乎沒有處理好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的關系。自2012年以來,抵制日貨、抵制韓貨、抵制美貨、抵制歐貨、抵制澳大利亞和印度產品,我們將全世界抵制了個遍。
近些年來,國內排外情緒十分洶涌,躺在戰狼式的情緒中,各種扣帽子、打棍子的事件層出不窮,完全悖離了改革開放的初心。結果離開了中國的三星依然是世界第一,而我們卻被全世界圍堵。從華為被逐出美歐市場,到小米被印度政府針對,再到今年“米OV”手機在海外市場被圍剿。就連我們出錢出人出力的孔子學院,也被不友好對待并被強制關停,甚至招致當地民眾仇視。
殊不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依靠的就是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對世界各國開放市場。不要忘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我們抵制的這些國家,幾乎全是我們的商品目的地國。
現代失去中國,現代汽車躋身全球前三;三星失去中國,三星手機依然傲視全球。但如果越來越多的外國巨頭失去中國,那么最受傷害的無疑是那些熱愛抵制的底層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