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5月23日,宜昌猇亭的太升包裝有限公司內一派繁忙景象。該企業自去年底引入全自動生產線以來,該公司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年銷售額達2.5億。這家企業的紅火離不開宜昌“金融方艙”的幫扶。
位于宜昌的太升包裝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紙箱,供給農夫山泉、蒙牛、恒安等大客戶。疫情發生以來,上游的原紙價格持續上漲,成本從2500元一噸上漲到4000元一噸。僅此一項,公司就要增加1000萬元的成本。但由于同類產品競爭激烈,下游客戶方售價一直提不上來,公司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太升包裝董事長萬辛,曾在海外留學,回國后一直在上海做投行工作。四年前,他回到宜昌,接手家族企業。為了改變公司被上下游夾在中間,利潤微薄的困境,他一直想從改善工藝,提高生產效率上尋求突破。
去年底,經多次調研,他決定斥資2000萬上馬一條全自動紙箱聯動生產線。據測算,使用這臺設備后,以前可能需要5個小時生產的一批紙箱,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3倍,而且浪費的原料更少。但這項投資是長期項目,四五年后才能看到回報。
然而,3月開始的這次疫情,讓萬辛的資金鏈斷裂,他的計劃被打亂了。
湖北太升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辛:“5層板材料成本增加3毛多每平方,3層板材料成本增加了2毛多每平方,我們平時送一車貨按42個立方算的話,可能增加成本2000~3000塊錢左右。”
只是賺得少,還不至于讓公司陷入困境。可偏偏在去年公司花2000多萬上馬了一條全自動化的紙箱生產線。錢剛投下去,還沒有發揮出效果,就遇到了成本上漲,這打亂了公司原有的節奏,企業流動資金較為困難。
湖北太升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辛:“晚上3點還在思考企業發展的問題,很難入睡。早上6點就要起來,跟客戶打電話,溝通交期、回款等問題。然后每天到公司就組織召開成本會議,看能否在有些成本上做一個精簡。我這個企業從2009年開始就成立,至今有一二十年的時間,它不能在我手上就做不下去了,公司有130多名員工,我需要去支撐。”
一旦無法及時購進原材料,訂單不能按期交付,萬辛將有丟掉客戶的風險,盈利更成了奢望。他向宜昌市金融局申請,入住“企業金融服務方艙”。入艙后,金融局協助發改委、經信局、銀行等部門來到公司多方會診,拿出了“藥方”:
發改委負責保障企業原材料、產品運輸暢通;針對去年底投入1700萬,經信部門提前撥付100萬元技改獎勵資金;郵儲銀行作為主辦銀行,提供了360萬的純信用貸款,并對原有貸款延期,新貸款減免利息,幫他復活現金流。
經過系統性的“治療”,本月初,太升公司的生產已經恢復,訂單能夠按時交付,符合標準,成功出艙。
針對因疫情陷入經營困難,急需幫扶的中小微企業,宜昌市、猇亭區各級政府部門設立金融服務“方艙醫院”,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省內各家金融機構充當醫生的角色,防疫、運輸、財稅、金融等多部門共同會診,針對性地為中小微企業給出一攬子幫扶計劃,太升包裝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