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薪不得人心,加薪也收買不了人心了嗎?
過去,實體行業的高管們相信,在殘酷的行業競爭中,他們必須用低工資策略保持競爭力。畢竟給員工減工資的提議容易通過,對成本的降低立竿見影,對高管的前程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決策者們隨即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人力預算降低導致人手不足和高離職率,然后運營問題頻出,銷售額和利潤隨后減少,人力預算不得不繼續降低,人手不足和高離職率問題隨后加劇。
隨著電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許多實體零售商一反常態開始給員工加工資。這并不容易,加薪的提議很難通過,還可能危及到決策者的職業生涯,尤其是當企業面臨盈利壓力的時候。但過去3-5年,沃爾瑪、麥當勞、GAP、等主流跨國公司仍在嘗試提高薪酬待遇。
可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千方百計給員工加薪,員工還未必買賬。換言之,薪酬激勵可能不會直接帶來員工的效率提升,以及業績的增長。為什么會這樣呢?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教授澤伊內普·托恩(ZeynepTon)花了15年研究這個問題。
她觀察自己的研究對象——一家大型零售商給員工薪酬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多,還為新員工投資了至少兩周的培訓項目。但這家公司不僅員工業績平平,公司在招聘網站上的評分也很低,公司的高管對此非常郁悶。
澤伊內普對照了自己的其他研究對象發現,對于那些經常入不敷出的零售業一線員工來說,有競爭力的薪資雖然很重要,但金錢不是員工們訴求的全部。
這家公司的問題在于沒有傾聽員工想法的機制,所有與推銷有關的決策都由總部做出,總部和一線之間的隔閡很深,比如某些品類的商品種類極多,員工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做枯燥的補貨上架工作,消極情緒不斷積累,這種參與感和向上溝通的缺失無法用金錢彌補。
我們再說一個例子。
2018年的一天,沃爾瑪CEO高福瀾(GregForan)去了華爾街,他告訴投資者:“如果你們給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先不去計較利潤,我們保證將收入提高。我們需要三年時間。”
接著沃爾瑪做了什么呢,他們投資27億美元,來為全球5000多家門店的一線員工提高薪酬、福利和建立培訓學院。但加薪和培訓不是沃爾瑪改革的全部,只是系統性改革中的兩個用來鼓勵員工成長,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沃爾瑪有一個名為“路徑”(Pathways)的項目,新員工入職后的最初幾個月中,會得到一系列的零售技能,包括客戶服務、促銷、團隊協作和溝通培訓,成功完成課程的員工薪酬會提高。
同時,沃爾瑪做了很多自下而上的創新,比如加強數字化建設,并增加店鋪員工獲取信息的渠道,進而讓一線員工參與到其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流程的改進中來。完成改革后,沃爾瑪的銷售額增長速度逐漸快于成本,開始高歌猛進,員工保持率方面已取得巨大進步,而原來投入的27個億也很快回本了。
可見,有些企業的薪酬激勵是成功的,有些企業的薪酬激勵徹底失敗,我們很難知道,一名企業高管需要走多少彎路,撞多少次南墻,才能理解薪酬不是員工訴求的全部。
有一點必須指出,企業的機制改革不是為了在內部打一次激情四射的“雞血”,而是為了適應環境。它往往伴隨著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管理對象的轉變,比如電商的崛起以及90后、00后員工的逐步成為職場主力。新的市場背景和人文環境需要企業的改革轉變傳統的思路。
許多公司的改革往往出于快速見效的沖動和自上而下的決策習慣,企圖通過一紙命令完成改革,你必須抑制這一沖動。員工是有理性也有情感的復雜的人,不可能被“遙控”得明明白白。改革的順序應該從一線開始,自下而上推進。
盡管這種改革順序速度可能更慢、成本更高,但這就是那些傳統企業持續成功的秘訣,也是互聯網企業奉為圭臬的運營準則。
如果一線員工參與轉型方案的制定,各門店、各部門、各事業部的具體訴求能夠被充分考慮,他們的支持率和參與度都會變高。如果你在高級寫字樓里枯坐,連和一線員工說一句話都辦不到,怎么指望設計出符合他們利益訴求的機制呢?許多企業的薪酬激勵失敗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是每家公司都懂得從一線開始設計機制,《自運行機制》的很多學員曾經表示:“我們以前從不問一線員工的意見,我們往往直接發布政策,告訴他們怎么做。”因此,在他們第一次接觸自運行的時候往往會感嘆“太對了”。自運行理論創始人戴天宇老師的話讓他們深受震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線員工是企業創造最多盈利的群體,自運行機制是從一線開始設計的。”
智慧熊企業數字化管理系統,助力遠程高效處理工作事務,團隊高效配合下單,生產,發貨,采購,財務等事宜
智慧熊企業數字化管理系統,助力遠程高效處理工作事務,團隊高效配合下單,生產,發貨,采購,財務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