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發生戰爭以下,中歐鐵路線成為供應鏈的最新問題。
根據環球時報的消息,100多萬個集裝箱原定通過一條6000多英里的鐵路運輸。這條鐵路連接西歐和中國,途經俄羅斯。而如今,貨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海運路線,從而增加了成本,并可能加劇全球供應鏈的混亂。
在中國同歐洲每年的全部貿易往來中,幾乎八成的東西都要通過烏克蘭境內被送往歐洲。在中國的總出口量中,10%依賴于歐盟國家,4%依賴于俄羅斯。而中國從歐盟的進口量占到了全部進口量的22.4%。同樣,這些進口的東西大部分也需要途徑烏克蘭被送到中國。
圖片說明:集裝箱通過德國穆克蘭港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國際班列咨詢服務中心國際事務聯絡專員楊杰向記者透露,目前中歐班列運輸線從物理上講并未中斷,貨物也能確保安全,但最大難點在于,丹麥DSV、瑞士德迅、馬士基、德國DHL等貨代巨頭,或主動或迫于政府壓力,已紛紛宣布暫停中歐班列業務。由于我國貨物出口絕大多數采用FOB即離岸價貿易方式,因此中歐班列上海號至少有50%的貨源以歐洲貨代公司為主導,一旦這些公司出現反俄情緒,貨量自然顯著減少。
據報道,自3月開始,從中國大連港發歐洲的鐵路貨物出口量已大大減少。而今年頭兩個月的貨運量平均增長在70%以上。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鐵路聯系是在過去十年間形成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和經濟戰略組合。根據貝恩公司估計,去年中歐鐵路運輸了大約146萬個集裝箱,載有約750億美元的貨物。
近日,對于俄烏沖突升級一事,有印度媒體開始炒作,稱俄烏兩國的戰事給中國同歐洲之間的物流造成了困難。據國內媒體報道,隨著俄羅斯與烏克蘭武裝沖突升級,贛州國際陸港對過境烏克蘭的中歐班列線路被迫進行了調整。
有媒體報道,開行還未滿6個月的中歐班列上海號目前貨源有40%左右的下降,班列開行頻次也減半。
去年疫情期間,網上供應商急于滿足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的需求熱潮,(中歐)鐵路提供了一條關鍵生命線。今年,如果不使用鐵路,消費電子產品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