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2022全國兩會正式開啟,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一起看看今年兩會上與印刷包裝行業相關的議案、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
出版印刷業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的重要陣地、傳播載體、產業平臺和服務窗口,出版物印刷行業要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加大數字化建設的技術與設備投入。因此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從稅收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出版物印刷行業稅率變動是一項涉及面廣、系統性強的工程,需要政府結合行業現狀及發展需要,綜合考量行業上下游的整體稅負情況。
建議:一是由財政、稅務、新聞出版署等部門成立工作組,就出版印刷行業上下游稅負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出版物印刷行業制定有效的減費降稅政策,鼓勵和推動出版物印刷行業數字化轉型。二是將印刷企業的出版物印刷收入的增值稅稅率按照出版行業9%的稅率執行,以整體降低出版物印刷行業的稅負,促進出版印刷行業、乃至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
建設“新中國出版物數字資源總庫”。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牽頭,建設“新中國出版物數字資源總庫”。一是摸清新中國出版物數字化的基本情況,以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為基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未數字化的出版物進行數字化加工。二是建立數字版本繳送制度,要求各出版單位在送交紙質版本出版物的同時,提交數字版本。三是建設統一數字閱讀平臺,為讀者提供不同方式的數字閱讀服務。
加強公版書出版管理。一是在國家出版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建立公版書資源數據庫,對國內和國外公版書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二是對出版公版書實行選題查重和數量調控,對重復出版數量較多的公版書進行限制,對填補空白的予以鼓勵。三是對出版社照專業分工,規范公版書出版。四是建立公版書出版基金,向公版書出版者按照公版書資源使用情況收取一定的使用費用,用于資助對冷門公版書出版,以及對公版書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項目。
此外,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魏玉山與6位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建設中國出版大學。魏玉山為第一提案人,閻曉宏、孫壽山、吳尚之、張小影、譚躍、蔡名照聯名提案。
近些年來出版業正在發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由此對出版人才的數量、科學文化素質、政治理論水平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創新出版人才培養機制,造就一批宏大的出版人才隊伍,服務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
一是建成出版強國需要一支宏大的政治強、業務精的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主要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1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建設出版強國的目標,這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出版人才隊伍。
二是推進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需要一支懂出版、會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黨中央、國務院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出版融合發展出臺過多個文件,作出了戰略部署,新聞出版單位正在積極落實中央決策,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深度融合,但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復合型人才缺乏,傳統媒體、傳統出版人不懂技術,技術人才不懂出版、不懂媒體。同時數字出版業態不斷創新、數字媒體形態日益多樣,對新型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
三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需要一支懂業務、善宣傳的外向型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要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出版走出去是對外傳播的重要力量,這需要有一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應新時代出版走出去要求的人才隊伍。
四是出版產業發展迫切需要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管理人才。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產業的營業收入占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保持出版產業的持久、快速發展,人是決定因素。
面對新時代對出版人才新需求,原有的出版人才培養機制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需要。一是每年培養人數偏少,據調查,全國每年培養出版專業的本科生近5000名,碩士研究生約2000名、博士生約60人,對標同類行業最低30%的人才升級換代率,傳統出版機構的人才缺口約為27.54萬人,二是學科專業比較單一,現在全國與出版直接相關的專業主要有編輯出版、數字出版、印刷、發行等幾個專業,其他如版權及版權貿易等緊缺人才,幾乎沒有院校專門培養,三是編輯出版人才培養分散,缺乏綜合性的出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