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10月9日9時整,倉庫的綠色信號燈閃了兩下,司開林趕緊收起才吃一半的油條。這頓簡單的早餐,他已經吃了一個小時,“恐怕得留著當午飯吃了!”
司開林是四川鳳生紙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生紙業”)生產車間的叉車司機,他的主要任務,是將倉庫中的原紙運往200米外的生產車間。自6月起,這樣的忙碌狀態就沒停過。
“滿負荷生產好幾個月了。”鳳生紙業行政總監申群林介紹,年產竹漿15萬噸、造紙18萬噸的鳳生紙業生產車間,規模在全川乃至全國首屈一指。某種程度上,這里就是全國竹漿紙行業的晴雨表。
不只是鳳生紙業。放眼全川,竹漿造紙企業都在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動力是什么?風口來了,川企能否迎風起飛?
能飛的機遇
木漿和廢紙漿進口長期受限;四川有較好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潛力可觀
川內企業加碼,首要動因是全球市場的供不應求。
受疫情防控、原材料供應短缺、運輸價格上漲調度困難等因素影響,年初以來,歐美各國衛生紙供應日趨緊張。就在9月23日,美國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開市客(Costco)再次宣布對衛生紙限購。在加拿大,部分連鎖超市也祭出類似政策。衛生紙等紙張限購風潮,已向歐美各國蔓延。
同時,造紙原料供應大幅波動。
中國造紙原漿主要有三:木漿、廢紙漿和竹漿。自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我國造紙行業對進口木漿依賴度逐年提高,去年進口木漿提供了25%的原料。但受疫情和國際減排影響,去年以來,主要木漿出口國紛紛減產,價格快速攀升。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8月我國紙漿(主要是木漿)進口量同比下降3.5%,進口額增31.5%。另一種原漿廢紙漿提供了35%的原料來源,但“洋廢”進口禁令的實施,讓其銳減,“現在只有經過分揀的廢紙等少數原料還能進,其他的都不行了。”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廢碎紙及廢紙板均已被新版的《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列入嚴禁進口行列。
“這(木漿和廢紙漿進口受限)是長期性的。”四川省造紙學會理事長、省造紙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范謀斌的依據是,從國際國內減碳行動加快、環保政策收緊趨勢來看,木漿和廢紙漿的缺口,在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
在此背景下,四川的竹漿造紙迎來了新的產業風口。
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是省林業和草原局產業處處長陳紅權口中的關鍵詞。陳紅權介紹,四川現有竹林面積1800余萬畝,居全國第一。其中,三分之二可用于采伐加工,每年竹漿理論值可達300萬噸,而現有產能不足120萬噸,潛力可觀。
1990年開始起步的四川竹漿造紙行業,已經形成了14家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積累了大量原創性技術和工藝。四川省造紙行業協會統計,去年,我省竹漿加工能力已占全國六成以上。
除了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好,政策也為竹漿造紙打開了方便之門。
“更低碳,采伐更方便。”省林科院副院長費世民介紹,與生長周期動輒二三十年的樹木相比,生長周期只需要三四年且無需重復種植的竹林,更貼合國際國內市場低碳的消費取向。而且,與面臨著區域采伐限額、采伐證件辦理、采伐后地塊生態修復等諸多政策限制的林木相比,竹林采伐并不需要層層審批。
高飛的困惑
竹材價格上漲導致利潤收窄,環保能耗利劍讓“小塊頭”川企吃不消
但不少川內竹漿造紙企業負責人卻高興不起來。
第一個因素,是行業當前的惡性競爭。
“價格能不能一起上調?”9月下旬,多位川內竹漿造紙企業負責人先后致電范謀斌,話題是尋找一同漲價的“盟友”。進口木漿價格攀升帶動了整個行業原料上漲,導致加工企業利潤不斷收窄;竹漿造紙行業內部卻在打“價格戰”,不少企業已然吃不消。此前,這些企業為了爭奪訂單而下調成品紙張的出貨價格,沒想到竹漿會漲這么高。
今年以來,川內部分地區竹材每噸收購價最高峰已逼近千大關,而竹漿每噸售價也增至3500至4000,均創下新高。與之相對應,不少廠家的原紙出貨價格也不過每噸5500,比往年僅有小幅上調。在此背景下,扣除竹漿運輸、加工和污廢水處理等成本,每噸紙張的加工利潤最多也不過數百。來自四川省造紙行業協會的摸底顯示,已有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的苗頭。
除了當前行業競爭,嚴格的環保能耗要求始終困擾著整個竹漿造紙行業。
“如果順利的話,我們都該投產了。”10月9日,面對長滿雜草的荒地,川內某竹漿造紙企業負責人趙磊滿是不甘。3年前,企業選中了川南的竹林資源富集區布局竹漿造紙生產線,但項目卡在了環評環節。
川內另一家竹漿造紙企業負責人則曬出了賬單:去年,污染物治理投入占了成本總支出的30%。
川南一家大型竹漿造紙企業有關負責人透露,他們近年新上馬的一個擴產能項目,是當地通過關停多個其他產能項目才換來的指標,“以后根本不可能再上這么大的產能了。”
“問題出在川內企業規模偏小。”費世民說,經過多年探索,竹漿造紙的污染物治理技術已經成熟。但前期巨額設備設施投入,則讓企業“拿不下”。據了解,一條年產10萬噸的竹漿生產線,一次性投入的治污成本至少兩億,已經接近生產線建設自身投入。
騰飛的對策
推動竹林基地標準化和產品差異化,培育龍頭企業破環保“高壓線”
竹漿造紙行業如何走出當前困境?
第一招,是推進終端產品的多化研發。
“惡性競爭是因為產品同質化。”范謀斌介紹,目前全川共有各類竹漿為原料的生活用紙加工企業350家,但大部分集中在傳統的衛生紙生產領域。
破解這一局面的做法,便是產品差異化。
10月5日,眉山青神縣西龍鎮華家嘴,工地上覆蓋著綠色防塵網,圍起了標記竣工倒計時的塑料紙擋墻,吊車、挖掘機也沒“休假”。這是四川環龍新材料公司正在建設的斑布竹產業園項目。環龍新材料生產運營總經理劉瑋哲介紹,根據規劃,產業園針對歐美日市場,利用竹纖維開發高端生活用紙,而不是只生產普通衛生紙。
鳳生紙業思路類似。“之前我們的主要產品是竹漿和原紙,現在不止了。”申群林說,今年4月公司竣工投產分切加工項目一期工程,新增年產10萬噸分切加工產能,例如將大捆原紙切割制作成餐巾紙。
第二招是降成本。
“竹材原料價格上漲,不全是木漿帶動起來的。”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竹林基地建設水平低導致的采收難,是竹漿價格上漲一大誘因。
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農戶李虎介紹,當地一個成年勞力每天只能采伐0.6噸竹子,售價只有500多,扣除每人每天230工資、15用餐費、30竹子運輸費、200種植管理費(含林地流轉費)以及其他開支(采伐工人保險支出)等,利潤也沒剩多少。
這也導致了一個怪現象:省林業和草原局評估,今年竹漿竹材價格節節攀升,但全省仍有六成以上的竹林基地無人采伐。
不少業內人士呼吁,應該從省級層面整合川內竹漿造紙企業資源,推進竹林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停止內耗,共同降成本。”
例如,劉瑋哲介紹,在眉山青神的兩萬畝竹林基地,他們指導合理間種、更換新種、科學施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采伐,竹材畝產從1噸增加到3噸以上。
第三招,破解環保能耗的“高壓線”。
“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環節交給龍頭企業來做。”省造紙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應整合現有的資源培育龍頭企業,在各主產區合理布局竹漿加工產能。環保設施建設適當給予一定補貼。
一些企業則找到了“循環”生產的新路徑。“我們通過化學反應將黑液中的堿進行提取回收,和竹屑一起放入鍋爐燃燒,產生蒸汽,進行生物質發電。項目設計每天燃燒1000噸黑液固形物,最高發電能力能達到約2.4萬千瓦時,基本滿足自用電需求。”劉瑋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