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進程。20多年前,印尼著名僑資企業金光集團APP(中國)將目光投向海南,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投資興建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簡稱金海漿紙)。如今,金海漿紙在自貿港建設的大潮中努力實現新跨越。
金光集團由印尼知名華人黃奕聰先生于1938年創立,經過不斷創新發展,集團已形成制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能源與基礎設施、移動通訊和健康醫療七大核心產業,其中漿紙業集團APP已發展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紙業集團公司。1992年起,金光集團開始在中國投資。
立足海南20年實現全產業鏈生產
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長建接受采訪時介紹,金海漿紙是金光集團APP(中國)投資建設的特大型制漿造紙企業,項目于1997年批準成立,2003年5月動工興建,2005年3月28日正式投產。
走進金海漿紙,現代化的工業廠房呈現在面前。據悉,金海漿紙現有年產180萬噸化學漂白硫酸鹽桉木漿項目和年產160萬噸造紙項目,總投資239億。目前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
金海漿紙制漿生產線總投資124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具有超大規模、技術領先的單一制漿生產線之一,除采用一流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外,主體設備均采用國際著名專業廠商產品,代表了當今世界制漿造紙領域的先進水平。
金海漿紙造紙項目分兩階段完成,第一階段為年產90萬噸文化用紙項目,總投資約75億,可根據客戶要求生產高檔文化用紙。第二階段為年產70萬噸生活用紙項目,總投資約40億。
“我們是國內首家實現林——漿——紙全產業鏈生產模式的企業。”楊長建告訴記者,金海漿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產值方面,企業2020年產值為127億,今年預計將達到142億;在稅收方面,企業2018年位列海南省民營企業繳稅第二名,19年排名第一。目前,企業占地面積達8000畝,企業超過3600人,還為社會創造1萬人的間接就業機會。
迎自貿港機遇謀劃新跨越發展
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正在火熱推進中,制造業被明確納入鼓勵發展的范疇,以此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事實上,金海漿紙從設立之初就謀劃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將企業做大做強。楊長建說,當時在洋浦設廠主要考慮到海南洋浦接近東南亞原材料產地,運輸便捷。
海南自貿港建設讓金海漿紙成為受益者。楊長建分析,依據海南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金海漿紙進口的原材料木片在免稅清單之列,企業進口時無須繳納進口增值稅,且生產完成后島內銷售或銷往內地的部分才補繳相對應原材料的海關稅收,這就減少了企業流動資金占用。
此外,“零關稅”出臺后金海漿紙可利用兩頭在外的政策,用木片加工漂白硫酸鹽非針葉木漿供給文化紙,取代來料加工進口漂白硫酸鹽非針葉木漿,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
再者,海南自貿港“雙15%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企業也有利好,企業已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享受企業所得稅15%政策,自貿港個人所得稅15%政策,對企業吸引高層次管理人才有很強吸引力。
楊長建透露,在疫情前金海漿紙出口占比最高可達40%,受疫情影響今年下降至20%,未來隨著疫情的好轉,企業將利用自貿港優勢,承接更多集團出口業務。
自貿港建設利好促企業調整布局。目前金海漿紙已申請增加100萬噸生活用紙產能以及智能包裝項目。此外,企業自建碼頭三、四期于今年取得使用執照,年吐吞量將超過千萬噸規模,有助于提升原材料的進口量。遠期考慮利用自貿港航運優惠政策,組建船隊進行原材料和出口貨物運輸。
圖片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長建接受記者專訪。駱云飛攝
踐行綠色造紙理念積極回饋海南社會
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金海漿紙以綠色造紙保護環境為己任,守護海南的碧海藍天。楊長建介紹,在料源方面無論自營或采購全部來自人工林或商品林,在節能環保領域企業先后投入42億進行設施建設,目前所有環保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
他表示,未來金海漿紙以實現“碳中和”和推動“以紙代塑”等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發展方向,新增項目在減少碳排放上提出可行性方案。
作為扎根海南的企業,金海漿紙積極致力于公益捐贈、慈善事業來回報社會。截至到目前,企業在教育與環保等方面已累計捐贈4600多萬。
楊長建說,海南自貿港為僑企發展壯大提供新機遇,金海漿紙不僅是中國開放紅利的共享者,也是中國開放的參與者和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