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場監管披露一起因原紙克重問題引發的糾紛,再次暴露出原紙供求雙方以鄰為壑的緊張關系。但這一次,包小編隱隱覺得,購方不厚道了。
前段時間,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接舉報稱:浦東某原紙經銷商對外出售不合格紙品,下游企業使用該批次原紙生產包裝盒,因包裝盒性能不達標被客戶退貨,蒙受巨額損失!
原來,該經銷商將240g、290g、340g等克重的涂布白板紙賣給了其客戶,其送貨單上則寫明為250g、300g、350g。前后一共賣出370余噸,貨值金額150余萬。然而,就是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問題,經銷商卻吃了大虧。
結果,該經銷商因為將低規格紙品冒充高規格銷售的行為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之規定,構成以次充好銷售商品行為。
浦東市場監管局依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之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第(三)項“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之規定,對當事人處罰如下:
1.沒收違法所得9萬余元;2.罰款9萬余元。
這個9萬的來歷想必大家也知曉,大概就是克重差與紙價的乘積。
事實上,懂行的人都知道,原紙廠收貨時,是按照交貨原紙的實際重量來稱重的,這種操作下經銷商并沒有多賺錢。
并且,由于不同企業所使用的機器精度和原材料的質量不一樣,灰底白板不同廠家,不同批次之間,肯定會存在克重差異的。比如國標中給出的克重差就高達8克左右,與本案件中的10克相差不大。
其實在印刷包裝行業,大家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實際交貨克重通常與紙面克重要低一些,目的嘛,多少是為了在終端客戶面前投機取巧。
那么問題的關鍵就是:1、案件的投訴方究竟是誰?如果是購貨方,則經銷商并沒有因此牟取非法利益;2、市場監管部門是否有權利對這種推薦性行業標準實施監管與處罰?
如果舉報方是購方印刷廠,則要看雙方簽定的購貨協議具體有沒有相關的規定,另外印刷廠收貨時是否予以了稱重。如果予以了稱重,則18萬元的處罰絕對是錯誤的。
這起案件確實很狗血,也反映出原材料瘋漲下割裂的供需關系。同時,也提醒廣大經銷商和印刷廠,簽訂合同萬萬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