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疫情疊加傳統淡季,包裝業徹底進入下行通道而且短期很難回暖,上半年基本廢了。去年這個時候行業整體進入下行區間,全行業跌跌不休,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廢紙、原紙、紙板跌價接近一個月,跌破了年前價格
廢紙跌價接近一個月,紙板接近一個月,原紙也是接近一個月,不僅把前期疫情影響的漲價全部補跌回去還跌破了年前價格,后續行情也可以預見繼續下跌,在這個整體跌價的環境中,產業鏈不同環節也采取不同策略應對。
廢紙采取壓低回收價以及快進快出的策略保持低利運營,可是部分資金大戶回收站以及部分地區中小型造紙廠卻已經開始悄悄抄底囤貨期待快速回升。
后續到底會不會回升要看需求有沒有可能在一個時間集中點恢復性反彈,另外就要看國外疫情的拐點什么時候到。
原紙采取策略就是先降廢紙再降原紙,就是所謂降價不降利潤或者微幅讓利的方法保持利潤的持續性,同時今年漲跌最快的小紙廠開始操作停機保命策略,但是大型紙廠爆倉出貨壓力大。
大型紙廠在廢紙、原紙齊降價的情況下后續可能會進一步大幅降價,刺激誘導下游紙板廠抄底囤貨,如果倉位壓力得以減輕那么就會同時停機拉升價格。
降價清倉、停機保價、修復漲價,維持舊有套路!
這個只是小編猜想還要靜觀其變。
紙板廠的策略相對簡單,原紙降紙板降,底線是不虧本,目的就是擠掉同行保住自己的訂單份額,近階段的目標就是維持正常開機,至于是否盈利已經在其次。
2、思考如何為后續求得發展機會的同時,過剩產能又揮之不去
就在行業整體思考如何熬過艱苦階段為后續求得發展機會的同時,過剩產能又揮之不去。
起始于17年的大面積瓦線升級換代,使得整體產能增加100%左右,原本期待的高產能下的高效率和高利潤在需求嚴重不足的現實下落空了。
增加產能的目的是提高產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訂單需求充足,可是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今年誰也想不到的疫情黑天鵝,效率提高導致的結果變成上班時間縮短。
就是原本老機器2班的產能生產20萬平方米,只不過換成新機器1班生產20萬平方米而不是期待的新機器2班40萬平方米。
簡單說,增加新設備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公司盈利沒有什么幫助,白買了!
3、誰都想提高產能增強交付能力,誰又都在不足和過剩中煎熬
同時傳統大型二級廠也增加了很多后段紙箱加工設備,新增的紙箱產能因為需求不足又導致這部分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因為需求不足讓下游客戶對紙箱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原本承擔眾多紙箱業務加工的三級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來越感受到自身產能的落后和不足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怎么辦?
一邊是二級廠紙箱高端產能嚴重過剩,一邊是三級廠高端產能嚴重不足,一邊是二級廠零散訂單充足卻產能不足,一邊是三級廠零散訂單不足產能充足。
誰都想提高產能增強交付能力,誰又都在不足和過剩中煎熬,為什么?核心還是產能和需求不匹配,大廠干不了零散活小廠干不了高端活,那么優勢互補就是不二選擇,畢竟在當今需求面難以改變的前提下,換個思維抱團經營讓二級廠活得更好讓三級廠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行業的后續市場競爭比的就是資金實力和訂單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