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席卷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蔓延。截止于2月5日8時,全國確診感染新型冠裝病毒肺炎的人數超過2.4萬名,疑似病例更是逼近2.5萬名。
形勢依然嚴峻,防控不能松怠。很多企業已經開工,在這里,印刷經理人雜志小編特別提醒老板們:一定要重視員工的健康管控。
前天,我們推送了一篇《此次疫情對于印刷業影響幾何?(上篇)》的文章。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下篇。此篇文章,我們將深入探討疫情對于印刷業發展的深遠影響。疫情過后,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加強企業應急管理能力
這次疫情爆發于春節期間,此時正是各印刷企業一年來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也是很多印刷工人返鄉的時間。
疫情的快速爆發,讓所有人都始料不及。而對于疫情防控物料的需求,也隨著疫情的持續深入發展而水漲船高。
一些印刷企業,快速開工響應,在積極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應急開工的企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衛生防護用品印刷企業,特別是為口罩、防護服等生產企業提供包裝印刷服務的印刷企業;一類是疫情防控宣傳品印刷企業,特別是為疫情防控宣傳手冊、宣傳海報、宣傳單等提供印刷服務的印刷企業。
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統計,截至2020年1月31日,全國各地共匯總上報提前復工的保障印刷企業882家。
這類企業一般有一個顯著特征,即本地員工多、動員能力強,在應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過人之處。
阿里巴巴前參謀長曾鳴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羅振宇在2020年跨年演講中也提到了這句話:容易賺的錢沒了,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我相信,這對于我國無數印刷企業老板來說,應該是感同身受。
應急開工就是辛苦的事情。單純從經濟利益上考慮,也許應急開工賺不到什么大錢,還要支付員工三倍的工資。
疫情對于印刷企業的影響,可能只有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相“媲美”,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在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的今天,應急管理能力仿佛是一家企業的“照妖鏡”和“試金石”,危機之下,企業的管理層次和格局就已經顯現出來。那些反應快速的企業,恰恰平時就是管理良好的企業。如果我們缺乏處理危機事件的制度與經驗,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下風,需要引起印刷企業的高度重視。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場危機為眾多印刷企業敲響了警鐘。經歷了疫情危機之后,相信我國印刷企業的應急管理能力也能夠再上層樓,對于推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重視員工健康安全
2月3日,已經有不少疫情不嚴重地區的印刷企業開工生產。
盡管有很多值得印刷企業老板們擔心的事情,但已經返工的員工健康安全,恐怕是所有值得擔心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一旦有一名返工員工確診,幾乎整個工廠都要被隔離關閉。
印刷行業的職業病防護,應該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中,這是由于印刷業自身特征決定的。印刷行業的職業傷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機械傷害、噪聲、有機溶劑及其他化學品。
機械傷害即我們較為常見的“夾手”事件;噪聲則是相關印刷設備生產所發出的無規律雜音;有機溶劑及其他化學品,即各種揮發性有機溶劑,還有印刷生產中可能產生的各種粉塵污染。有條件的企業,已經通過制定合理的流程規范、加裝警示牌、為員工配備口罩和耳塞來做基礎保障。
本次疫情,很多保障用品本來就應該是印刷企業常備的勞保用品。但有一些印刷企業,恐怕連保障員工健康安全生產的口罩都找不齊。
如果印刷企業在員工健康安全沒有得到保障之前,就貿然開工甚至在沒有取得政府授權下提前開工,其實就是淡漠生命,注定也無法走遠。
此外,在疫情過后,員工工作環境的改善,也要提上日程。我們已經跨入20世紀第三個10年,隨著00后,甚至10后的崛起,印刷企業如果不能為員工健康安全著想,積極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用智能化手段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在人力資源日益緊俏、成本逐漸攀升的今天,也會逐漸為市場所淘汰。
提升信息化水平
近年來,一些有條件的印刷企業,都開始逐漸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可以讓很多企業的管理層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企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并利用各種數據快速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即使遭遇疫情,也能夠保障信息的順暢交流。這與時下正火的“辦公軟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春節之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企業選擇了讓員工在線辦公。由于爆發性增長的海量服務難以響應,幾個中國主流的互聯網公司的在線協作平臺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可以預見,疫情過后,印刷企業會對可以遠程協作的任務管理、項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軟件提出迫切的需求。
建設智能工廠
在印刷業智能化剛剛發展之際,很多企業認為智能工廠就是“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總之,他們認為,實施智能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生產工作人員,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人力資源中的諸多問題。
這種觀點雖然片面,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企業積極推動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和物流智能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人工的依賴,也有力地緩解了由于大量勞工無法按期返崗帶來的產能無法釋放的問題,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從長期來看,印刷企業必須更加重視智能制造,推進少人化和柔性生產,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勞動力的波動。
預計疫情結束后,很多企業在智能化建設方面的決心和投入會更大,印刷智能工廠的建設步伐可能會進一步加快。
拓展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印刷電商在國內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刷電商多為第三方平臺,只是從銷售端對企業進行互聯網改造,無法深入影響生產端,而印刷產品恰恰是基于工業生產的定制品,很難做到標準化。
但印刷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并沒有隨著印刷電商發展的停滯而中斷。
相反,印刷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速度正在不斷加快,不斷呈現出新的業態。如基于IT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合版印刷發展如火如荼,一些企業正以行業顛覆者的姿態出現;電商包裝發展快速,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基于個性化包裝的小批量包裝互聯網平臺正在不斷涌現……我國印刷業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的拓展,對于印刷設備供應商也大有益處。這次疫情發生后,由于維修服務人員不能及時趕到現場為印刷企業提供服務,很多印刷設備供應商都發布了24小時響應熱線,但對于急需線下服務的企業來說,遠水不能解近渴。
這時,如果印刷設備供應商能夠提供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進行遠程指導,并對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控進行故障預警,不僅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提升效率。
此外,武漢建立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臨時醫院,在短短幾天之內,提出了巨大的對工程機械設備和相關物資的需求。因此,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對設備和物資進行優化調度,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需求。對于這種行業潛在需求,印刷企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目前,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服務能力,在國內印刷業中正在逐漸落地。疫情過后,印刷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也會有更加清晰的發展方向。
隨著印刷業信息化水平、智能工廠建設和基于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新的智能經濟正在不斷涌現,我國印刷業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正如2008年席卷全國的金融危機過后,中國互聯網業態迎來了發展黃金10年一樣,未來智能經濟和基于智能經濟的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機遇。關注智能經濟、擁抱智能經濟,對于推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都大有裨益。
關注印刷產業集約化趨勢
上篇文章說到,經歷疫情后,很多中小印刷企業的資金鏈正面臨斷裂的風險。
特別是在疫情下,2020年我國GDP增長可能只有5.0%-5.4%的大背景下,市場需求會進一步萎縮,印刷企業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盡管國家會出臺多項扶持措施,但也有印刷企業可能會因此關停。
雖然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但也會在無形之中,推動我國印刷產業的集約化發展。
事實上,印刷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在經濟增速下行、市場環境趨嚴的形勢之下,發展開始加速,影響力更加顯現。
然而,將中國印刷業放置到全球版圖中對比來看,我國印刷產業的集約化程度依然整體偏低,對比國際上印刷先進國家的市場集中度情況,中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以市場集中度這個指標來衡量,在美國市場,以當納利為首的前4家企業市場集中度為10.45%(2017年);在日本市場,凸版印刷和大日本印刷兩家企業的銷售收入之和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市場集中度為56%(2017年)。對比中國百家企業10%的市場集中度,可以看出,國內印刷業的集約化發展,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當前,中國印刷業以1.27萬億的營收規模躋身全球第二位。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從印刷大國走向印刷強國。產業集約化發展,是印刷強國的一個重要表征,無論大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還是產業資源的進一步聚合、市場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都應是中國印刷業發展所應關注的重點方向。
對于大型印刷企業來說,我們要關注集約化趨勢變化,快速做大做強,從而搶占市場先機,而對于大部分中小印刷企業來說,我們不應該在危機面向自怨自艾,而正視這種趨勢變化,不斷努力為企業發展尋找出一條合適的出路。
以上就是疫情將對印刷業帶來的深遠影響。對于平庸的企業來說,任何危機都可能是自己倒下的理由,而對于卓越的企業來說,危機過后滿是機遇。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廢話,也不是一句無用的雞湯,而是印刷企業謀求自我發展的視角選擇。
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我們無法避免。首先要堅強活下去,其次要從危機中總結經驗。危機之中,新的機遇正在醞釀,新的業態正在形成。讓我們看準趨勢,找準時機,迎難而上,未來的市場會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