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都是歷史的“活證人”
如今,在冊的在世的幸存者已不足80人
證人老去,記憶永存
在歷史面前,他們無法置身事外
苦難之后,怎樣對待過去
決定著如何走向未來
國家公祭日前夕,年過九旬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老人,為曾保護了上萬名婦女和兒童免遭傷害的國際友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圍巾。
第六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了
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這些耄耋老人,有話要說……
夏淑琴
1937年,她8歲
2019年,她90歲
我活到現在,只要和平,世世代代和平,永遠和平。
1937年,夏淑琴8歲
一家9口人
在那場慘案中
除了她和妹妹夏淑蕓
全部被日軍殺害
家,眨眼間就沒了
“我身上被戳了三刀,我4歲的妹妹躲在被子里面沒有被日本兵發現……”
背負了這段難以卸下的沉痛回憶
夏淑琴一生都在
為歷史真相各處奔走
1994年
65歲的夏淑琴踏上日本國土
成為戰后第一個
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幸存者
2006年
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證”
77歲的老人憤慨赴日應訴
當庭反訴對方侵犯名譽權
官司最終大獲全勝
多次赴日
她結識了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
等一批日本友好人士
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聯絡
他們一同為傳播歷史真相
祈福和平共同努力
對戰爭的記憶有多痛楚
對和平的期盼就有多強烈
夏淑琴老人說
“和平就是她今生最大的心愿。”
馬庭寶
1937年,他2歲
2019年,他84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
與很多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相比
今年84歲的幸存者馬庭寶
耳聰目明,說話鏗鏘有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
面對采訪
老人這樣表達對未來的期待
南京大屠殺浩劫期間
馬庭寶全家逃到難民營避難
有一天日軍闖進了難民營
抓走了很多青壯年
他的父親也在其中
懂事后,從母親的講述中
他才得知
當時,父親被運往中山碼頭集體屠殺
一同遇害的
還有大姑父、二姑父
“我由于年幼沒被日軍抓走,幸免于難。但是我從小失去父愛,母親把我們帶大。17歲我就進廠工作,直到退休。”
如今,馬庭寶家已是四世同堂
老人將南京大屠殺記憶傳承的重任
交到了女兒馬明蘭的手中
并借此希望
這段家族記憶一代代接力下去
每年清明節、公祭日等重要日子
他都會去參加
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的紀念活動
他身體力行地證明
和平的“種子”可以撒播得更遠
岑洪桂
1937年,他13歲
2019年,他95歲
過去的苦難,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這段歷史我永遠都忘不了。”
岑洪桂老人的回憶
將我們拉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1937年12月
日軍火燒漢中門外城墻根的稻草房
岑洪桂未滿2歲的三弟在屋內睡覺
因日軍阻止父母救援而被活活燒死
“我當年13歲,日軍將我推入火海,我的褲腿被點燃,腿部被燒傷,至今留有傷疤。日軍還向抱著二妹的父親開槍,子彈射到二妹岑洪蘭的下巴,鮮血直流。父親隨后被日軍帶走,而他帶著母親、二弟、二妹躲到了城墻邊防空洞里避難。父親命大,返回漢中門住處附近,在防空洞找到了他們。一家人連夜跑到下關江邊,渡江后又走了10多天的田間小路,回到安徽邳縣老家,躲過一劫。”
和很多勇敢的老人一樣
岑洪桂沒有選擇回避這段苦難經歷
他一次又一次提起這段經歷
只為讓更多人通過他
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殘酷又真實的歷史
岑洪桂表示
歷史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他會跟年輕人講過去的事情
他希望國家富強
人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陳德壽
1937年,他6歲
2019年,他88歲
現在我這個大家庭有了孫子輩,也有八口人,真的是來得太不容易。希望國家越來越強大,守護好這份和平。
和很多人一樣
南京大屠殺是陳德壽老人的噩夢
家庭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想到過去,陳德壽老人表情悲慟
“1937年那年我6歲,那天,日軍沖進家中就到處找姑娘,看到我的姑媽陳寶珠。姑媽死活不從,和日本兵推推搡搡。當時日本兵惱羞成怒,在槍上裝上刺刀,對姑媽連戳6刀,揚長而去。姑媽倒在地上說心里難受要喝糖水,奶奶從后面房子里端水過來,她就斷氣了。父親在滅火過程中被日軍抓走。后來街坊告訴我的祖父,父親被日軍殘忍殺害。”
浩劫過后
他的表弟、表妹被送到孤兒院
祖母、妹妹感染瘟疫相繼離世
爺爺依靠裁縫手藝養活家人
實在難熬的日子
他便和母親上街討飯
后來,為籌錢安葬親人
母親無奈改嫁
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陳德壽曾兩次赴日本作證
“日本老百姓對我們很友好,他們很多人也是戰爭受害者。我們共同的愿望是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015年
陳德壽應邀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辦的
“南京大屠殺78周年證言集會”
以親身經歷強調歷史不容掩蓋和歪曲
他在臺上說
“我曾參觀過日本的原子彈爆炸紀念館,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追求和平,反對戰爭,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余昌祥
1937年,他10歲
2019年,他92歲
現在中國老百姓生活安安穩穩,就很好了。希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我見過的死人太多了,看淡生死了。年輕時,沒有給國家做很多貢獻,(今后)遺體捐獻了就算是貢獻吧。”
年逾九旬的余昌祥
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之一
他的老伴幾年前過世,先捐贈了遺體
他也在捐贈遺體文件上簽字
“捐贈”,被老人視作他和老伴的約定
盡管年歲已高
今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老人又執拗地來了
“有時候,晚上我睡不著覺,就想起這些事情,想到日本兵在南京燒殺搶掠,在南京犯下的罪……”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時
他已是個記事的孩子
想到親人在浩劫中喪生
老人表情悲痛
“我父親被日本兵拖去,叫他挑東西。送過去以后,日本兵讓他走,結果他一出來,日本兵就用刀把父親捅死了。”
“我親眼看到2個日本兵,用刺刀對著4個中國人的喉嚨眼,一刺一捅,人就這樣喪命了。”
……
這段往事
被他“自閉式”塵封
長達幾十年
成了“不能說的秘密”
“過去總歸不想提,提到我就不舒服、心里痛苦。到2012年,我去過紀念館,才解開心結,開始對外說起這些事。”
自那之后
余昌祥老人漸漸從沉默中走出
以自揭創傷的方式
勇敢地,一次次地
對外講述親身經歷
為反戰奔走,為和平代言
對比今天和過去的日子
余昌祥老人感到非常滿足
“希望老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艾義英
1937年,她9歲
2019年,她91歲
經歷過戰爭,方知熱愛和平。
“日本人沖進來,把我的叔叔、堂哥都帶走了。我當時就拖著爸爸哭,喊著說我也跟你走,弟弟才兩歲,你走了我怎么辦,你不能走。”
艾義英回憶起和父親分別的場景
讓她沒想到的是
這一別,便是一世
為避難,剛剛生產的母親
帶著艾義英姐弟3人繼續逃命
被迫丟棄了剛出生不久的妹妹
你們年輕一代生活在幸福的時代,希望你們不要忘了這段歷史,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多年來
艾義英前往日本
參加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集會
講述那段歷史真相
每每談及過往
艾義英總是眉頭深鎖,眼含淚光
“戰爭實在太殘酷了,讓我從小就失去了完整的家。我希望,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希望世界和平。”
葛道榮
1937年,他10歲
2019年,他92歲
愿做和平使者,生命不息腳步不止。
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
10歲的葛道榮親眼看見
日本兵破墻闖入
“我叔父葛之燮被鬼子亂刀砍死家中,舅父潘兆祥、王鈞生,分別被日軍在下關江邊和煤炭崗殺害。”
本該快樂的童年記憶
卻充滿著殺人放火
奸淫擄掠的畫面
讓他終身難以忘卻
葛道榮的腿上
至今,留有傷疤
“被日本兵狠狠戳了一刺刀”
“日本訪問團成員還給我留過感謝信,問‘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去彌補?’我說,希望你把這段經歷,把你在南京見到的、聽到的,告訴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身邊的人,讓更多人知道。”葛道榮說。
國家公祭日前夕
在兒孫的攙扶下
葛道榮顫抖著
為魏特琳女士的雕像系上圍巾
“魏特琳小姐,我又來看您了!”
站在雕像前,葛道榮老人無比動情
當時,魏特琳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
一名美籍教師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
她不顧個人安危
放棄離開南京的寶貴機會
在彼時的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
保護了上萬名婦女和兒童免遭傷害
當時年僅10歲的葛道榮和兩個弟妹
受到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保護
幸存下來
盡管事隔82年
這段恩情對葛道榮來說
依然刻骨銘心
“我希望做一個和平使者,生命不息,腳步不止。銘記歷史就是為了珍愛和平,我希望,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我希望,世界不再發生戰爭,父母不再流淚,所有兒童能在幸福平安美滿安全的環境中長大。”
傅兆增
1937年,他1歲
2019年,他83歲
持續一生的疤痕告訴我生命的寶貴。
“當時,我只有1歲,撿回了一條命。但這道疤,留了一輩子。”
傅兆增用微微顫抖的雙手
緩緩卷起褲子
露出瘦削的左腿上
那道82年前被子彈擦過留下的疤痕
時間回到1937年
當時蹣跚學步的傅兆增
與父母居住在長樂路上
日軍入侵南京的第二天
城里似乎一夜之間成為火海
“母親以為是一般的火災,便抱著我去家對面的廣場去看情況。沒想到在去廣場的路上,就看到日本兵從巷子里出來。日本兵見到我們就追了過來,接著開始向我們開槍,子彈在我和母親中間穿過,打中了我的腿。母親按著我負傷流血的腿,和二姑一起朝斜對面的理發店逃去。突然,二姑被日本兵的槍打中,當場就死了。母親帶著我拼命地逃,一路上,母親親眼看到日本兵刺死了理發店的男主人,看到了沿路的燒殺擄掠。”僥幸逃脫傅兆增全家搬去了難民區避難成為這場歷史浩劫的幸存者戰爭的記憶、終生的傷疤讓傅兆增格外珍惜生命的可貴以及和平的意義“父母經常教育我說,‘生命是非常寶貴的,尤其是你,因為經歷過戰爭,所以無論發生什么,都要珍惜生命’。”回憶總是伴隨著痛楚每次講述時傅兆增就像是在“自揭傷疤”在他看來這塊身上的疤痕教會了他堅強與堅韌更無時無刻提醒著他生命的可貴、以及和平的意義
記憶傳承和平永續
苦難,過去了整整82個年頭
而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后代信息調查采集工作正在進行
至今年11月份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共收集了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
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記表
及幸存者后代家譜
他們將接過傳承記憶
守護和平的“接力棒”
中學生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鞠躬。
熱愛和平的精神,已浸潤血緣的紐帶
同這段承載著
“城市之殤”“民族之慟”的“家史”
一起世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