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對2019年第三季度結束時的庫存情況進行了調查,為了解銷售額比庫存高還是低,采用了“存貨周轉天數”這一標準。它顯示產品從制造出來到銷售出去的時間,時間越長,說明產品在公司內滯留越嚴重。
北美企業的存貨周轉天數平均為52天,歐洲企業平均為55天,相比1年以前都增加了2天,超過了2016年的水平。日本企業存貨周轉天數為57天,比1年前多4天,超過了雷曼危機后的2009年的水平。
從不同行業看,機械行業存貨周轉天數為87天,化工行業為56天,半導體/電動機械行業為47天,汽車業為48天,存貨周轉天數的上升趨勢明顯。與2010年相比,機械行業增加了21天,化工行業增加了7天。
發那科公司第三季度存貨周轉天數為110天,與1年前相比增加了23天。
歐洲最大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公司第三季度存貨周轉天數為74天,比1年前增加7天。原因是化工產品價格下滑,經濟惡化,導致在歐美地區的銷售不振。
報道認為,庫存增多后,用于生產的資金就很難回收,運營資金就會膨脹。時間越長,估價損失風險就會越大。但是,為了消除庫存而降價,又會導致盈利惡化。這很容易使經營者心理惡化,在設備投資等方面變得更為謹慎。
世界芯片巨頭美國美光科技公司受到半導體市場行情的打擊。6月至8月的存貨周轉天數為94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6天。在去年年底前由于市場行情好,公司進行了增產,預計今后庫存將激增,庫存調整將花費一段時間。不過該公司表現出樂觀態度,認為“半導體需求有恢復跡象,公司的庫存狀況也趨于改善”。
報道稱,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島峰義清指出:“由于庫存水平很高,按照過去庫存周期模式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度結束的庫存調整,很有可能會延后。”